首页 形与色的魔幻——绘画美

(一)光影法的造型——《蒙娜丽莎》

字体:16+-

同《最后的晚餐》同样出名的一幅达·芬奇的画作,是一幅画佛罗伦萨一位贵夫人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图5-1)。这幅名画一千多年来,一直都在吸引着西方人和东方人的目光。如果要评世界上谁吸引目光最多、谁的“回头率”最高,那一定非蒙娜丽莎莫属。无论是你去法国卢浮宫站在这幅画的面前,还是你在明信片、招贴画、还是广告上看见这幅画,你都能同样感受到她的栩栩如生,仿佛这位世间美女就站在你的面前,和你交换着神秘、复杂的眼神,她还给你以温柔的微笑,她的微笑中包含着说不尽的韵味,仿佛暗示她对你的眼光表示理解和宽容,又仿佛对你那毫无顾忌的热辣辣的眼光表示嗔怪。当你看得久了,你就会发现,不是你在看她,而是她在看你,看所有看她的人,这时她的目光既有女性的温柔,又有圣洁的冷静,既有宽容,又充满嘲讽,既**你,又拒绝你。她的神秘的目光和微笑让你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还不仅如此,你每次看这幅画,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会形成不同的印象,仿佛蒙娜丽莎在不断改变着自己,不断变换自己的面孔。一幅伟大的艺术杰作不就应该这样吗!

图5-1 《蒙娜丽莎》

显然,达·芬奇明确知道,他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怎样的处理技巧,来达到他想取得的效果。他对人用眼睛观察事物的规律,有比以前的人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成熟的训练。虽然凡·艾克、马萨乔等已经熟练掌握了透视法,也能够对人体做非常精细真实的描绘,但他们的画看上去还是有些雕塑感,仿佛他们对他们所画的人物和风景施加了符咒,让他们静止在那里,因而显得僵硬和刻板。大家可以回顾我们前面所分析的凡·艾克的《阿诺芬尼的婚礼》中的人体姿态。但是,达·芬奇找到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他的办法就是不要把轮廓画得过于明确,让形状有些模糊,仿佛不同的面和形在阴影中形成了奇妙的过渡,这样面与面之间过渡的生硬、枯燥就会得以避免。这就是“渐隐法”——一种通过虚隐的处理,使一个面逐渐融入另一个面、一种形状逐渐融入另一种形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