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的刊物很少让我震撼,但是2007年4月在南方航空的机内杂志上看到许江的油画,却让我惊诧,并为此目瞪口呆。
那些笔法粗劣的单色调,仅仅体现在一种孤傲的植物上,竟是沉闷的气势掀起厚重的悸动,质朴的土壤之上挺立着的原本应该灿烂的颜色,在画布上却大多呈示出了叛逆和单调的复辟。这些结果,导致我义无反顾地联想到了被称为《复活》的马勒《第二交响曲》,于是,索尔蒂爵士的这个版本,为我的品赏习惯格外地斑驳出了美术上的理由。
写此文的十几天前我非常偶然地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看到一个访谈节目,戴眼镜的许江,作为中国美协副主席和中国美术学院的院长,他说他是在“对人的创意进行教育”,仅仅这一句经典的语句,便让我对中国还有如此文化的院长萌发了浓烈的兴致。许江的向日葵系列油画,称作《葵园十二景》,那是一些让我的视线喷射出冲动和剧**的画作,不亚于我每次听马勒“第二”的那些亢奋情绪,我毫不犹豫地感觉到,这就是我意识深处马勒“第二”最合乎情理也最具象的写实。
许江的《葵园十二景》,我以《秋风过》来听第一乐章深沉悲壮的葬礼;以《回春塘》来听第二乐章的青春气息和第三乐章的诙谐情趣;以《水云间》来听第四乐章对于蔚蓝天国的憧憬;以《落凰坡》来听第五乐章带有光辉的死亡的复活。
许江说过:“在跌入尘土的瞬间,我窥听昔日和未来的涛声。”我在他的葵园里不止一次地看到了在时空里穿梭着的气魄的表达,尽管与马勒的视角不同,但是,他们最大的相同就是他们的独特,无论在画笔上,还是在曲式上,都暗合了一种尖锐的和大手笔的苟同。
沧桑再如何演变也永远都是沧桑,金黄色的世界观在马勒的音乐里很少被体现,而许江的这些让我称之为“瘦葵”的形象,具有了矛盾、冲突、落寞和恐惧的触目惊心,这是马勒“第二”的救赎精神的序曲式的展示。也许可以用第一乐章里的那些低音提琴和铜锣的低沉去为解脱找寻遁词,但却总是不能恰如其分地折合成信服的公式,而在这些画作严酷的对视里,我却雄浑并凝重得无地自容,许江,好像是专门为马勒“第二”量身定做了,不然,它们的契合不会如此不约而同地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