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舒伯特诞生的维也纳故居院内一个长方形的中庭,推开楼外中间那一扇厚重艰涩的木门,就站到了舒伯特传记的相关图片中经常框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将两侧的两层楼房连接起来形成中庭的中轴线。而所谓中庭,只不过是一个十分质朴的院落,因为它是舒伯特的出生地,《天鹅之歌》里那首《幻影》(Der Doppelganger)的歌词写着“夜已深沉,街道寂静,在那边的房屋里住过我爱的人,很久以前她离开了城市,而那房屋依旧在那里矗立”,依照这首歌词的乐思不将其称为院子而谓中庭,是为了表达一种诗意的怀念。
其实,从1797年1月31日在这里出生一直到1801年秋天被父母带走搬到另一处新购置的住宅,幼小的舒伯特只在这里住了4年,一个幼童对此不会留下任何记忆,而对后来到这里参观的人们来说也不会看到童年任何的蛛丝马迹。所以,位于诺斯多弗街(Nussdorfer Strasse)54号的这栋极其普通的楼房现如今所具有的,主要是一种象征性。
200年前这个名为“天堂之门”(Himmelpfortgrund)的区域是维也纳郊区(现在属于维也纳第九区),在1875年出生的奥地利画家埃尔文·潘德尔(Erwin Pendl)的钢笔画中,楼门之外只是一条很窄的街道,当时共有16户人家住在这栋楼内,属于舒伯特父母的房子有两户,2楼的一户是起居室,1楼的一户是身为小学教师的父亲用来授课的教室。从2楼摆放着舒伯特使用过钢琴的主房间走出来,一位面庞初看感觉十分木讷的又酷似舒伯特的馆员指着房门右手边的厨房说,舒伯特就出生在这里,当时天气很冷,而灶台附近比较暖和些。
1912年,这栋建筑被辟为舒伯特纪念馆,此后陆续增添了很多与舒伯特有关的文物、画像和器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作为舒伯特商标的那副镍质的圆框眼镜,圆框上的漆面已经斑驳陆离,两个玻璃镜片也都从中间呈直线状裂开,它被放在主房间的玻璃展柜内。另外的展柜置放了舒伯特的乐谱、少量的手稿以及舒伯特曾经使用过的吉他,为了让展室不显得空旷,墙壁上挂着舒伯特的父母、兄长等家族成员的油画;舒伯特各个时期的肖像画以及几幅著名的与舒伯特有关的画作。其中著名的一幅是1868年舒伯特去世40年后由画家莫里茨·冯·施温特(Moritz von Schwind)所画的素描《约瑟夫·冯·施鲍恩家的舒伯特之夜》,画家站在坐着的淑女们的身后,画中的主人虽然是坐在舒伯特右侧的好友施温特,但显然在那个舒伯特之夜的人们是沉醉在琴声的意境里的,舒伯特不喜欢钢琴的爆发力而倾向于琴音的诗情画意,他说:“在我的弹奏下,钢琴的音色就像歌声般优美流畅”,在那个钢琴制作水平已经美轮美奂登峰造极的时代,人们在房间里注视着的,都是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