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5月16日的今天开始直至瓦格纳诞辰199周年的5月22日,“2012莱比锡瓦格纳音乐节”将通过讲座或音乐会等各种形式纪念在这里出生的作曲家。莱比锡在瓦格纳去世3年之后的1886年以重新开发的理由拆掉布吕尔(Bruhl)街3号瓦格纳出生的4层楼房,不管是故意还是无意,其行为已成为这座城市永恒的愧疚和永久的伤痛。
两年以前的一个清晨,按图索骥试图寻找那个从未在照片上看到过的故居,沿着路标前行走到路标不再指向的所在,本来觉得如愿以偿但眼前却是一片刚刚形成废墟的开阔地,当时我曾误以为这是当代德国人的新罪,后来得知那幢建筑并非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的轰炸,更不是类似当代梁思成故居的那种“保护性拆除”。在音乐家旧居保护的层面,莱比锡不重视瓦格纳的出生,就如同维也纳不在乎勃拉姆斯的去世一样令人惋惜。
近代或者现代史上的正义抑或异端的行为如今除了被褒扬就是被谴责,而沃尔夫·勒佩尼斯在其《德国历史中的文化**》中所写的“战争与文化、教育与毁灭、政治与诗歌、精神与暴力的紧密结合已经成为构建德国精神的一部分”的精辟见解,似乎可以为瓦格纳故居的消亡找到某种托词,也许由于作为瓦格纳最主要精神归宿的节日剧院侥幸躲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的摧毁。拜鲁伊特的瓦格纳之声每年都声声入耳,在节日剧院落成12年之后,瓦格纳出生故居**然无存的既成事实并没有引起时人的过多痛惜,但莱比锡由此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旧址,虽然瓦格纳的叔父阿道夫在市集广场南侧的住所目前是瓦格纳家族唯一被保留下来的建筑。但与巴赫和门德尔松相比,莱比锡目前所有对于瓦格纳的纪念都是忏悔,是用行动为126年前的决定,给予精神性的赔偿。1968年在故居原址上兴建的霍尔滕(Horten)百货连锁店的墙壁上有一块纪念牌,在瓦格纳面朝右侧的侧面像下的文字写着理查德·瓦格纳在此处出生,而在两德统一之后的瓦格纳纪念年里,这里的建筑物上经常张贴大幅印有“此地,瓦格纳出生的住所,曾保留到1886年”,前几年从楼顶还曾垂下巨幅的画布,大字号的“理查德·瓦格纳是莱比锡市民!1882年5月22日瓦格纳在莱比锡诞生,这里是他的故居”的字样是理查德·瓦格纳协会莱比锡分会印制的,莱比锡一直强调这里是瓦格纳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