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二月海丁克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带来了精美的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之后,2009年春天北京跟布鲁克纳较上劲了,昨晚有卡姆与中国爱乐乐团的布鲁克纳“第四”,明晚是青年指挥马可·巴利索托与国家交响乐团的布鲁克纳“第九”,有一些纷至沓来的意思,其实对于布鲁克纳的纪念来说,今年既不是他的逝世,也不是他的诞辰。
看过拿索斯国际唱片公司(NAXOS)出版的带有数字影院系统(dts)音效的DVD之后,再听任何一个版本的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的时候,都会受到其中湖光山色和欧式建筑的来自影像上的影响,虽然昨晚大多数的目光都凝聚在卡姆的手势里,但是DVD里的那些春草冬山与安放在圣弗洛里安教堂地下室里的布鲁克纳紫铜色棺椁的画面切换,却引领我的思绪在舞台和画面之间往返穿梭,而卡姆的第二乐章让我始终想着的就是那个棺椁之上已经凝固了的魂灵,能否被弦乐真情激活。
曾经做过芬兰国家歌剧院乐团第一首席的奥科·卡姆昨晚在中山音乐堂的音乐会只有一首曲目,据说上午排练时卡姆只穿了一件短恤,他把每个乐章都抠得很细,我相信中国爱乐已经相当不错的小提琴声部自然逃不过卡姆在复述感情时的火眼金睛和那一双灵敏的耳朵,小提琴是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里仅次于圆号的表达,它们出色了,而圆号如若不失误,这场演出就算成功。
借助于上周卡斯普契克浓淡有致的情感释发的余韵,一周之后的中国爱乐乐团没有大起大落而保持了很好的演奏状态,因为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的旋律太令人熟悉,稍有闪失就将暗淡上周的好评,本来想去看昨天排练的,后来还是作罢,那种固有的布鲁克纳式的情感还是通过卡姆的正式展现才最为恰当,在一个高超指挥的意识流里,四个乐章都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