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国际乐坛纪念肖邦、舒曼、门德尔松和马勒的一年。由于肖邦的音乐人生传奇在国内传播较早,加之国人热衷的同名钢琴比赛,肖邦在2010年京沪全年的演出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此外,歌剧和巴洛克音乐也是去年古典音乐演出界的主线和亮点。
过去一年的歌剧演出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多样性及宣传力度上,都创近十年之最。
歌剧逞主角《塞魅丽》开启情色先河
2010年是上海“世博”年,上海全年在常规演出场所的古典音乐演出数量达到近400场,而分散在“世博”场馆及“世博”演艺中心的音乐会更达到千余场。这其中最令人瞩目的焦点无疑是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世博交响乐”系列,以及上海大剧院推出的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本篇以下简称《指环》)。《指环》共四部,由科隆歌剧院原班人马浩浩****三百余人带来的导演罗伯特·卡森十年前的原味制作。这四部成套的歌剧耗时14小时,分四天演完,一直被全球各地的剧院当作里程碑,因此引进国内,除了音乐上的意味,更具有十足的新闻价值。虽然《指环》全集的中国内地首演由北京国际音乐节在2005年占得先机,但上海此番的连演两轮,加之强劲的歌唱家、卡森才气逼人的制作和指挥家马库斯·史坦兹的出色诠释,无疑是2010年全年舞台上的瑰宝。
虽然北京音乐会主办方并未引进这部歌剧,但科隆歌剧院还是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了莫扎特的《唐璜》,不过自然无法掀起像《指环》那样大的社会效应。
国家大剧院在2009年接连推出数部委约歌剧新作,在2010年则将重点放在了联合制作、自主制作和进口制作上,推出《茶花女》、《叶甫根尼·奥涅金》、《蝴蝶夫人》和《费加罗的婚礼》等。洛林·马泽尔指挥的《茶花女》中舞台上的落地镜和2009年就上演的马奈剧院版《塞魅丽》如出一辙,似有借鉴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