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10年,音乐界也将注意力从2009年对海顿、亨德尔、普赛尔和门德尔松的纪念转移到全新一批“喜获”周年纪念的作曲家身上。相较于“交响乐之父”海顿和创作出诸如“宗教改革”、“意大利”和“苏格兰”这些脍炙人**响乐的门德尔松,2010年的古典音乐纪念风头则完全被200周年诞辰的肖邦所占尽。
2010又是纪念大年
2010年其实也是一些乐队作品大家的纪念大年,比如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的百年诞辰,俄罗斯作曲家巴拉基列夫的百年冥诞,德国作曲家雨果·沃尔夫、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和西班牙作曲家艾萨克·阿尔贝尼斯150周年诞辰,罗伯特·舒曼200周年诞辰,意大利作曲家路易吉·凯鲁比尼250周年诞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乔瓦尼·巴蒂斯塔·佩尔格莱西300周年诞辰,意大利作曲家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350周年诞辰。这些丰富多彩的周年纪念展示了从德国、西班牙到意大利和奥地利波澜壮阔的音乐风格。当然,对于交响乐而言,马勒、舒曼、巴拉基列夫和巴伯都是无可争辩的代表人物。
检视这四位作曲家的生活也是十分有趣的。马勒和舒曼已经被媒体施以浓墨重彩,甚至有一大批主题电影诞生,比如描写马勒和妻子阿尔玛·马勒关系的电影《风中新娘》,和描写舒曼和克拉拉不朽爱情的电影《春天交响曲》。两位作曲家都与背后的女人紧密关联。作曲家因此陷入神经质的癫狂、高度敏感,舒曼还发了疯。
不同的是,阿尔玛除了马勒,还投入到以格罗皮乌斯、克里姆特和策姆林斯基等为代表的艺术家的怀抱。克拉拉·舒曼却孤守终身地推广舒曼的音乐,从而掩盖了自己的创作天赋。而克拉拉无意之间成为勃拉姆斯灵感的源泉,两人之间柏拉图式的互动促使勃拉姆斯创作出一系列情感抑制、结构大气的交响乐,为后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