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我想,像我这样执念地生活在1937年一张由流亡白俄钢琴家在伦敦录制的“海盗版”的拉赫玛尼诺夫唱片里的骨灰级的唱片客,或者错过了20世纪80年代爱乐思想启蒙的年代而再次迷失在美剧《国土安全》中无法回到故国的使用最新黑莓全键盘手机来上Instagram和“推特”的人,是否和这个混淆的新世纪真的存在着“爱乐时差”呢?我这样的非村上春树小说迷,却又固执地追踪着村上春树每一部新出版的小说,缘由无他,我追踪着在村上春树每一部作品中出现的唱片、爱乐场景和这位总是躲在地下室里听着他的过时的JBL落地扬声器,在小说里“误导”我们去买更“错误”的版本唱片的人。
毋庸置疑的是,我和这位生活在“1Q84”里的日本小说家有着同样不可救药的癖好:我们都是骨灰级的唱片发烧友。所以几乎在每一部他的作品里,资深唱片发烧友村上春树君总要“卖弄”并“误导”我们在如海的唱片版本里砸下大银子入手那更“错误”的唱片,通过易趣网站,通过亚马逊网或淘宝网(在这个支付宝的非唱片时代),我们通由村上春树的小说来买进、更挑剔地聆听、更不可救药地企图收全连村上春树本人都没有收集到的唱片版本。而他总是在他的小说里暗示的那“更不可能的”,不是早已绝版就是根本没在这个世界上出版过的“唱片”。
过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我想,我和村上春树君大概在他的小说之内和小说之外,都已经认识到,唱片其实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唱片病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村上春树君小心翼翼地在他新写的小说里用一张可能他也没完全弄明白的“唱片”来“推理”出他的小说世界,而我们则由他的每一本书来“推理”、“臆测”出除了他写的这张唱片、这个作曲家、这个版本之外,他秘密“藏”起来的听过而完全不想让我们拥有的那些珍稀的唱片宝贝还有哪些。比如在他最新的小说《无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里,村上春树君“误导”我们去买那套3CD的由俄国钢琴家拉扎·贝尔曼在1977年录制的李斯特的《巡礼之年》,而且不忘记把我们在唱片病的歧途上“误导”得更深。比如他谈到前辈钢琴家阿劳和近10年大热的钢琴家布伦德尔演奏的版本,有必要提出这样的唱片版本线索让我们非得一一找来聆听才得心安吗?以及,这次,他为什么非要提及李斯特呢?单提提肖邦或者勃拉姆斯不好吗?为什么非要提李斯特,李斯特的唱片几乎是我收集的“盲点”。也许我那几千张唱片里还真有李斯特的唱片也说不定,我可是记得我是有阿劳和布伦德尔弹奏的李斯特的唱片,但是好像,我还真没有那套贝尔曼在1977年录制的那个名版《巡礼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