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夜莺障碍:唱片客的秘密聆听年代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非美学组曲

字体:16+-

从一张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唱片谈起

经过长达4个多月的订货,我最近才拿到拿索斯公司1995年出版的那款普罗科菲耶夫的“乌克兰”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组曲唱片,而昨夜我也才刚刚看完了那张1960年的捷克新浪潮导演魏斯(Jiri Weiss)(2007年的暮秋,我才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的代表作电影《罗密欧,朱丽叶与黑暗》。这双重的过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主题如此突然地出现在一个发烧友的生活中,是生活美学的“蒙太奇时差”吗?或许在每个人的荒诞生活里,都珍藏着这样的在漫长黑暗中的“金贝壳”。这和唱片或者新浪潮电影无关,它是我们“钟的秘密的心脏”——再次用一下这个用滥了的知识分子比喻,如果你能找到你脑海中的那个比蒙太奇还要“拧巴”的时差发条,那么把乡愁改装成听一张唱片的美学现在时,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阁楼上看芭蕾的人

我是一个在阁楼上看芭蕾的人。在阁楼上“眺望”到的芭蕾和你在上周到剧场看到的那场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卡兹米尔的色彩》有什么不一样呢?在阁楼上只能以冥想或者白日梦来“回忆眺望”芭蕾,或者重温一盘20世纪70年代录影带里的芭蕾,它是关于上周那一场芭蕾演出的生活美学式的“蒙太奇时差”吗?我几乎有4年多没看过芭蕾舞的剧场演出了,但在上周的那次现代派芭蕾演出的时候,我有种强烈的冲动,想回到我那只是存在于幻想中的“阁楼”里去,或者说,正是这样的一场演出,唤醒了我脑海中的那个精神性的“阁楼”。那些十八九岁的芭蕾舞少女们,用她们精神性的身体美学,为我重新建立起了一个可以漂移到乡愁地点的“阁楼”,我好像也回到了我的二十岁,第一次听到邓肯和诗人名字的那个**。

《卡兹米尔的色彩》是1996年为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编创的,这部著名的现代派芭蕾的创意来源于卡兹米尔·马列维奇的画和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1996年的异声芭蕾舞美学我们要等到2007年才能看到,我们看到的晚了10多年的由中国姑娘们跳出的(用她们十八九岁的身体“眺望”出的)芭蕾变奏,在美学性质上会有什么变调吗?在那一夜,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芭蕾编导大师弗赛斯的“重金属摇滚乐芭蕾”名作《多少悬在半空中》是当晚最激动人心的表演,学院派古典元素如同着了火的身体乌托邦,照亮了芭蕾舞的历史。这场由MY SPACE网站策划的“意外”的芭蕾现场,帮我找回了多少丢失的对芭蕾舞的热情啊。那些十八九岁的中央芭蕾舞团的女孩子们,从此成为我命定的女主人公。这是在2007年,而时光回溯到1987年,那个芭蕾舞编导怪才,将想象力的炸弹和古典派芭蕾美学绑在一起,有多少人会记得那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