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歌曲欣赏十八讲

二、美声演唱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认知

字体:16+-

美国声乐教育家范纳德(William Vennard)曾很精辟地总结过:“17、18世纪强调呼吸,19世纪着重于共鸣,20世纪研究喉。”[7]

费伦像

人类对嗓音的研究肇端于18世纪中叶法国医生费伦(Antoine Ferrein,1693—1769)开始对嗓音的发声原理进行探索。他割下动物的喉放进风箱内,使其模拟复原发生的原理,他还发明了“声带”(cordes vocales)这个词,一直使用到今天。后来又有人在人身上做实验,了解了声带振动的频率以及位置等。这些都为声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

前文已经提到过,小加西亚发明了喉镜,使人们能够不只从解剖学角度观察无生命的人的器官,而是能够看到活体的运动,声带的振动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时至今日,声乐技术方面的研究文献已经汗牛充栋,本章的重点并不是对这些理论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而是想简要说明美声演唱的理论基础。

如果确实要对美声唱法的理论进行高度的提炼,那么,笔者愿意引用美国嗓音科学研究专家巴索罗缪(Wilmer T.Bartholomew)的一段话。

“优秀的歌唱是借助于空气柱(它处于腹肌的经常收缩之下)以及胸肌方面的压力(有了这个压力就迫使声带以下面介绍的两种振动中的一种方式或者更理想的是兼用两种方式来振动)而形成的。在这两种振动方式中,第一种用于较低的音,通常称之为“胸声区”。在这种方式中,声带较厚,振动时就像一对小枕头或是像一个较软的双重弹簧。第二种方式用于较高的音,通常称为“头声区”。在这种方式中,声带变得比较薄,而且是拉紧的。在这种振动中大概只有每根声带的边缘在振动,每次振动时声门不是全部闭拢,而显然仍是略为分开的。”[8]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蒋英先生曾经总结过,美声唱法的内容包括“1.歌声的纯和美;2.控制呼吸的技巧;3.有表情的道白”[9],这当然是一种较为感性的表达,但是却能较为清晰地总结出美声唱法的一些基本内容,比如呼吸、共鸣、吐字等各种问题。而这些,会对艺术歌曲的演绎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