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音乐无疆:另一部欧洲思想史

F-A-flat-F(自由,但快乐)

字体:16+-

《第三交响曲》著名的开端是勃拉姆斯意味深长的音乐座右铭“F–A-flat–F”。早在1853年,勃拉姆斯的老朋友约瑟夫·约阿希姆就使用座右铭“自由,但孤独”。创作《第三交响曲》时,老光棍勃拉姆斯把它改成了“Frei aber froh”(“Free but Happy”)——“自由,但快乐”。这一座右铭,通过勃拉姆斯最擅长的变奏手法,以极其微妙的变化,出没于整部交响曲——交响曲就终止于这种内敛寂寥的情感状态之中。

这部勃拉姆斯四首交响曲中最短的一部,乐思鲜明而完善。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是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带着欣喜与欢悦,表达“自由和快乐”,第二主题源于维也纳舞曲。乐章用三个有力的和弦作为前引,这个三音和弦在整部交响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在第一乐章中,每当音乐发展的重要转折时刻,都可以看到它的形影,但在旋律、节奏与和声等方面则有所变化。第一乐章的总体意境是展示自由与欢乐的心态,虽包含一定的矛盾冲突(开始部分),但总体上在自由、愉快、柔和与安谧中走向结尾。

第二乐章是柔板(最著名的乐章),崇高、安谧,又有点忧郁,基本主题类似摇篮曲,单簧管和大管模仿的管风琴效果,突出了它的优雅,第二主题多少有些低沉、悲戚。贯穿着前一乐章结尾处的那种神圣而又安谧庄严的情绪。之后中间一段代之以**的增长和突然消退,其中包含着非常动人的克制之美。远处的闪光,是乌云也是闪电。整个第二乐章在小提琴诚挚的咏唱中结束。结尾还是那样安谧、宁静,每个人都能想象勃拉姆斯就在这里午休。

第三乐章是小快板、松弛速度的谐谑曲。宁静和有所抑制的忧伤感,如同泪珠映射的微笑,忧伤与幽默混合如一杯鸡尾酒——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热情诚挚而甘醇,但却总是包裹着一层淡淡的忧伤、哀愁。结尾仍然如此的安谧、宁静。随着年龄的增长,勃拉姆斯发现,正是在人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沧海桑田无法动摇的安宁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