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浪漫主义诸位大师中,李斯特是唯一无法确定祖国的人,连精神祖国都没有,这与肖邦十分不同。李斯特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匈牙利人,但是父母像他一生中的两场梦境。李斯特是一个地道的世界主义者,最适合他的环境是巴黎,他的宗教归宿是罗马,晚年生活在魏玛,在拜罗伊特音乐节上死去后,专横的女儿为了节庆大放鞭炮而秘不发丧。最令人伤感的是,他竟被安葬在拜罗伊特的大众公墓里。但是纵然如此,他直到死都是一个超级明星。
尼采说:“李斯特的艺术,等于追逐女人的艺术。”这是什么意思呢?尼采最为痛恨的就是不真诚,他与瓦格纳决裂的原因,主要就是发现瓦格纳是一个戏子。然而追逐女人必须学乔装打扮,李斯特的天性中确实有伟大演员的本质。李斯特父女对瓦格纳的影响,也许是致命的,而对此人们少有发现。
作为维也纳音乐界反瓦格纳阵营的旗手,评论家汉斯利克因为偏爱污言秽语而名声不佳。他认为,李斯特的音乐创作行动乃是“手捧达官显贵燕尾服的尾巴尖”。尽管言词刻薄,但汉斯利克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论据:“李斯特的所有作品,都依赖我们对其他伟人的崇拜:但丁、歌德、拜伦……”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从英国的布莱克、托雷到西班牙的萨尔瓦多·达利,许多伟大画家以及更多的不怎么伟大的画家,都喜欢为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绘制插图。就像同样多的作曲家为他们谱曲一样。这也并不妨碍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其中存在的高下之分。我们承认,李斯特的许多作品,特别是即兴作品,太像旅游明信片——但是我们并不拒绝收到甚至要收藏异国他乡的精美明信片——说实话,交响诗《塔索》带给我的快乐,超过大多数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