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与大众偏好《弥赛亚》情况不同,专业人士更看好《以色列人在埃及》。《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举荐亨德尔声乐代表作,首当其冲是《以色列人在埃及》而不是《弥赛亚》:“与亨德尔的大多数清唱剧不同,本剧的独唱充实了占主导地位的合唱。特别是关于上帝降下瘟疫的部分。”
《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并不完全准确——它过于注重第一部分,而忽视了第二部分的抒情颂诗色彩。当然,严格地说,第二部分在比例上仍然是合唱主导。但女高音及双女高音、男高音等的切入,缓和了《出埃及记》中摩西在“燃烧的荆棘”中与上帝对话的巨大压力。
罗曼·罗兰强调,长期以来被掩盖在《弥赛亚》光芒之后的《以色列人在埃及》,是亨德尔为神剧所做的最艰苦的努力。反复比较亨德尔的全部神剧,《扫罗》、《所罗门》、《参孙》、《约书亚》等,甚至包括他的全部伟大歌剧,我们不难认识到,气势如虹的《以色列人在埃及》,比渗透深刻冥想气质的《弥赛亚》更代表亨德尔的个性。
在《以色列人在埃及》中,亨德尔表达了英国革命之后,自称“不列颠的以色列人”的英格兰人战胜君主专制的巨大自豪感。当代的“亨德尔复兴”,主要就是因为他作品中洋溢着的曾经让贝多芬感动不已的这种欢乐气息、卡尔·马克思所说的“英格兰的快乐”。崛起中的英格兰对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大陆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巴赫的宁静内省是经历无止无休动**的欧洲大陆对天国的向往。而亨德尔的欢乐是属于尘世的,是牢牢地依凭于尘世斗争换来的胜利。亨德尔的音乐,也许不能给疲倦失望的心灵带来真正的安宁与慰藉,因为亨德尔作品的核心是积极的英雄性格,而不是巴赫的圣徒性格,按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所说,英雄与圣徒的对立统一,形成欧洲历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