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我们谈到,从市场收益角度进行评估,中国本土才是中国电影的主战场,持续几年高达两位数的国内票房增长率与观影人数增长率,不经意中就会创造某个票房奇迹。而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受到观众认知的惯性与兴趣度的有限性,即便有一两部热门的中国影片,其获得的市场效益也无法和国内市场相比,至多称得上是“锦上添花”。
既然中国电影海外销售的现状并不佳,且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改善,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从国际文化交流角度看待中国电影“走出去”可能更为恰当。电影本身带有艺术属性,且在电影的具体呈现中体现着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其作为物质载体完全可以借由各种官方、非官方的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潜在观众。对于国外电影专业人士以及普通电影观众来讲,首先是对整体的中国文化感兴趣,才有可能对包含中国文化元素的中国影片感兴趣。在商业渠道之下,国外观众看到的都是经过电影发行商、电影院线经营者层层判断、过滤、挑选的为数极少的中国影片,且这些影片在类型上,包含的文化符号上都极具局限性,在国外电影交流渠道中,我们更应该侧重于中国电影中多元文化符号的选择与表达。
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曝光度,先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电影的存在,再逐渐提高其观影兴趣,继而提供观看中国电影的便利渠道,逐渐培养对中国电影的消费期待,这正是以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电影企业所做的各种海外推广举措的核心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