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的《假面舞会》对于国人来说,远没有《茶花女》、《弄臣》那么知名,但透过欧洲宫廷华丽的外表,歌剧表达的“发乎情止乎礼”观念,跟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默契。诚然,这个暗恋者有着国王的身份,而国王需要避人耳目偷偷幽会,搁到中国的封建社会近乎滑稽,但若把国王当作普通贵族来看,这个故事便很容易理解了。
该剧的原型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1746—1792)在一场假面舞会上被暗杀的事件,而**的情节是虚构的。当年意大利的审查官担心影响跟邻国的关系,强迫作者把场景搬到了殖民时期的美国波士顿。国家大剧院选择了符合创作者原意的瑞典版,做出了18世纪欧洲的宫廷气氛。包办了舞台及服装设计的导演乌戈·德·安纳从大剧院水下长廊便安排身着华服的舞者,营造歌剧的意境。舞台上,宫廷的场景美轮美奂,大气又不失庄严;国王亲信的住所仅用有限空间,跟宫廷形成有趣的反差;巫婆的场景充满诡异,多媒体营造的闪电和音乐配合默契,给人惊悚之感;最出彩的要数第二幕,即男女主角幽会的荒郊野岭,颇有威廉·布莱克式的后浪漫风格,层次丰富,影像感极强,仿佛是《魔戒》中的一个场景。服装也是一大看点,几组人物采用不同的色彩,既能有效区分,又增添多样性,对中国观众来说,也是一种正宗的欧式风格和异国情调。
作为威尔第中期三大杰作之一,《假面舞会》(另两部是《命运之力》和《唐卡洛》)从结构到主题兼具古典派的端庄和浪漫派的浓烈。舞台设计跟音乐的风格一脉相承,同时又发挥了国家大剧院的硬件优势,大气而不乏沉稳。演唱方面,每一位主角均获得展示的机会,无论是神秘的巫婆还是俏皮的僮仆,缺心眼儿的国王还是忠臣的亲信,均有展现角色个性及演员风采的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