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隐秘激情:唱出来的爱恨情仇

《魔笛》:永葆童心的秘诀

字体:16+-

曾经有研究显示,莫扎特的音乐最适合用于胎教。我纳闷,为什么一定要是莫扎特的音乐?优美动听的音乐多得是,即便只限于古典音乐。细想起来,不无道理。莫扎特是一个永葆童真的作曲家,纵使贫病交加,他的音乐似乎永远阳光灿烂,没有一丝阴云。听莫扎特,可以让你心态年轻、健康。

在莫扎特的所有作品中,歌剧《魔笛》可能是最适合儿童观看的一部作品。事实上,西方一些歌剧院把它改成自己的语言,做些压缩,处理成儿童版,吸引未成年观众,连美国大作家约翰·厄普代克都曾根据该剧创作过儿童小说。《魔笛》中有大量童话和寓言的元素,有三个精灵般会在空中飘的男孩,有巨蟒出入,有捕鸟人吹笛,其神奇程度超过咱们的牧童吹笛。

如果说莫扎特的每个音符都是天籁,那么,《魔笛》则是这些天籁的**和尾声。它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他生前便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部歌剧;它是莫扎特一部德语歌剧,相当于老舍用北京话所写的作品,在意大利语歌剧一统天下的氛围里凸显出浓郁的本土特色;它里面出现了女高音最高的音及男低音最低的音,至少在传统剧目中如此。

然而,《魔笛》绝不是一部仅适合儿童的“幼稚”作品,它所呈现的奇妙境界可以经得起任何哲学家或评论家的挖掘和诠释。一般的介绍会提到,剧中有共济会的影子(记得《达·芬奇密码》吧),还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及对乌托邦的向往。其实,《魔笛》的故事可以有无限的解读空间,仿佛咱们的《红楼梦》,革命家见到平等自由,宗教人士见到共济会,传统人士见到道德规范,女权人士见到男尊女卑,少数民族见到歧视,每种观念都可以在里面找到正或反的佐证。这也给导演提供了无穷的发挥空间,难怪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都忍不住把它转化为影像,留下了一部经典的歌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