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张艺谋新片《金陵十三钗》里有一个贝尔,是好莱坞大明星,奥斯卡金像奖得主,但较少人知道影片中还有一个贝尔,他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约舒亚·贝尔。诚然,两个贝尔的英文名拼法不尽相同,但约舒亚·贝尔的作用不可小觑,他那如泣如诉的琴声穿插在影片中,尤其是关键场景,仿佛是一个历史的探究者和旁观者,又好像是观众情绪的化身。
贝尔的音乐以及影片中多数配乐均出自旅法作曲家陈其钢先生之手。陈先生跟张艺谋导演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99年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出最为丰硕的成果。之后,陈先生又为张导的《山楂树之恋》配乐,从此涉足电影音乐。但《山楂树之恋》的爱情主题酷似奥运主题歌,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潜意识中的自我借鉴。《金陵十三钗》的配乐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从北京奥运找到源头,这不仅是因为奥运一结束他俩便进入了《金陵十三钗》的筹备,更因为该片跟奥运主题歌同样采取了逆向思维,用音乐来反衬画面,而不是推进或强化画面的内容。
典型的电影音乐采用瓦格纳式的主题动机,为主要人物及事件谱写各有归属的音乐旋律,然后在该人物出场或该事件发生时,加以巧妙地配合,以帮助展现人物心理,烘托气氛。《金陵十三钗》的音乐基本上不属于描述性质,如果一定要说它代表了某个人物,那么这个人物应该是上帝。影片的音乐风格空灵飘逸,带有一丝宗教的圣洁。这跟故事的发生地产生呼应。教堂是灵魂的避风港,是摆脱杂念、追求崇高的地方,但此时此刻它见证着残酷的杀戮和兽行。残忍,在崇高的映照下显得更为残忍;崇高,在残忍的反衬下也格外崇高。
影片中的画外音乐站在一个神祇的立场,无论是拉丁文的圣歌,还是陈小朵飘忽的女声,均像是教堂的建筑,见证着暴行,渗透出悲悯,仿佛在诉说:“这里发生的一切,老天都看在眼里!”同样的反差手法也见于士兵的牺牲和两位妓女的被害场景。音乐舍弃了常见的激越与愤恨,而是从血与泪中超脱出来,用最柔软最优美的声音,来试图抚平现实的累累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