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一次美方吸取了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准备不够充分的教训,针对英方的建议已事先制订了详尽的应对方案。在“三叉戟”会议上,因日军的反应难以预知,美方提出未加时间限制的对日战争的6个阶段:
1.中国人力图改善中国战场的形势,美国人则打通进入西里伯斯海(Celebes Sea)的交通线,英国人在中国和美国的支持下尝试收复缅甸。
2.美国将担负主要角色,收复菲律宾;英国在马六甲海峡展开作战行动;中国则准备进攻香港。
3.在中国军队进攻香港期间,将得到进入中国海北部的美军的援助,在马六甲海峡作战的英军也能分散日军的兵力。
4.英、美、中三国准备以中国为基地对日展开压倒性的空袭。
5.空袭行动进入高峰阶段。
6.在其他两国的协助下,以美军为主力进攻日本本土。
接着,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就1943—1944年对日作战行动提出具体方案:
1.在中国境内或以中国为基地展开空中作战行动。
2.在缅甸采取行动,以增加对中国的物资供应。
3.将日本人驱逐出阿留申群岛。
4.占领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
5.占领所罗门群岛、俾斯麦群岛以及尚在日军控制下的新几内亚地区。
6.针对日军交通线实施作战行动。
金指出,所有的作战行动旨在切断日军的交通线和早日收复菲律宾,而决定性地打败日本舰队和占领马里亚纳群岛是取胜的关键。[22]
另外,美方坚决主张不能因地中海行动耽误太平洋战场的作战行动,声明太平洋可能出现一种形势,迫使美国更加努力维护它在太平洋上的利益,即使以牺牲欧洲战场为代价。参谋长联席会议达成如下一致意见:如果早日发起对日大规模攻势能够更快地结束整个战争,那么“德国第一”的大战略应当调整。[23]面对美方如此坚定的立场,英方同意了美方的上述太平洋作战计划,但在“安纳吉姆”行动上,英方同样寸步不让,双方争论的焦点便集中在“安纳吉姆”作战行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