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电影传入中国的第一站。1898年,爱迪生派人到香港拍摄《香港总督府》《香港街景》等多部短片。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香港故事短片产生于1914年,是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的黎民伟自编自演、黎北海导演的改编自粤剧《庄周蝴蝶梦》的影片《庄子试妻》。1922年,黎氏兄弟推出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胭脂》;1933年黎北海导演了香港第一部局部有声片《良心》;同年邵醉翁“天一”公司出品了粤语影片《白金龙》,促使20世纪30年代粤语电影兴起。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上海沦陷,许多左翼电影人南下香港,拍摄了《游击进行曲》《孤岛天堂》《前程万里》等一系列国语抗日爱国电影。香港进步电影人成立“华南电影界赈灾会”,也推出《最后关头》《血肉长城》等一批进步影片。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香港电影创作基本停顿。
1945年8月,香港光复,内战的爆发又促使一批上海电影人再次南下。大中华、永华影业公司,陆续推出《同病不相怜》《风雪夜归人》《春城花落》等数十部进步国语片,基本形成主题进步、制作规模大、高艺术水准等典型特色。粤语片也开始走向现实主义,蔡楚生监制、王为一导演的《珠江泪》最为典型。1948年在大观公司美国分公司出品的彩色片《金粉霓裳》触动下,港人赵树拍摄了香港第一部自产的彩色粤语片《蝴蝶夫人》,翌年第一部彩色国语片《锦绣天堂》也开始公映。
1949年到1966年,香港电影年产200~300部,进入了空前绝后的“黄金时期”。新联、中联公司吸收了“粤语片三杰”秦剑、李铁、李晨风和吴楚帆、红线女等演员,以《败家仔》《家》《苦海明灯》《可怜天下父母心》等一系列制作严谨的粤语片,并发掘了粤语戏曲片和黄飞鸿电影。国语片虽然数量不如粤语片,但制作规模、艺术质量远比粤语片优秀。长城公司擅拍写实题材;凤凰公司以朱石麟为创作核心,主要围绕家庭伦理关系、新旧矛盾冲突展开故事,用笑中含泪的悲喜剧方式推出《一板之隔》《乔迁之喜》等系列优秀影片。邵氏公司出品的《貂蝉》《人鬼恋》《江山美人》等一系列国语片叫好又叫座,而且有效抢占和发掘粤语片、厦语片市场。李翰祥是邵氏核心导演,1958年以黄梅调电影《貂蝉》震惊港台影坛,之后《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七仙女》继续风靡东南亚,掀起长达20年的戏曲电影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