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视概论教程(第2版)

三、台湾电影

字体:16+-

早期台湾电影一直被日本人所把持。1908年日本人高松丰次郎建成台湾第一家电影院芳乃馆。1921年,台湾知识界创立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台湾文化协会”,自觉地号召民众抗日,并积极推动《孤儿救祖记》等大陆电影入台。1922年,日本人田中钦拍摄了台湾第一部故事片《大佛的瞳孔》。但第一部真正的台湾本土电影是1925年才出现的《谁之过》,影片由刘喜阳编导、李松峰摄影,一对恋人遭遇花花公子和流氓,但最终成眷属的故事曲折动人。

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台湾主管机关公布了全面反共抗日的“电影审查办法”。白色恐怖的气氛再加上物价飞涨、胶片短缺,导致了原本应该复兴的台湾电影还是一片荒芜。1949年春,上海国泰公司派张英、张彻到台湾拍摄《阿里山风云》,后因为政治原因滞留台湾,成为了国民党来到台湾后的台湾第一部自制的国语故事片。

1950年,台湾当局相关机构掀起文化清洁运动,提出“战斗文艺运动”。同期内政部颁布“电影检查法及实施细则”,进步电影全面被禁映。这时期,三家电影制片厂“台制”(隶属新闻处)、“中制”(隶属国防部)和蒋经国亲自掌管的“农教”(1955年与台湾电影事业公司合并成“中影”),纷纷抢拍相关影片,虽然大多数影片深得官方赞许,但却没有观众。只有宗由导演的《归来》《苦女寻亲记》等少数家庭伦理片还值得一提。1955年歌仔戏《薛平贵与王宝钏》意外击败美片《金字塔》,旋即擅拍传统戏曲、民间故事、新闻事件的台语片拍摄热潮马上到来。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大陆爆发“**”,台湾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1963年中影公司与日本合拍了两部彩色宽银幕影片《秦始皇》《海湾风云》被批判,时任台湾新闻主管部门副局长的龚弘接任总经理,提出“健康写实主义”方针。同年李行家族独立制片的《街头巷尾》正好为之提供了最好的注解,此后李行进入“中影”与李嘉联合执导影片《蚵女》,实景拍摄、亲情演绎成功承载起“国片起飞的巨作,向世界影坛挑战,向国际市场进军”的重任。紧接着李行拍摄了《养鸭人家》。“健康写实主义”强调写实但又避免暴露社会矛盾,往往将困境的解决寄托于伦理情操,但即便这样,仍然受到台湾当局的压制。于是“中影”被迫将“健康写实”改为“健康综艺”。1965年李行影片《婉君表妹》和王引影片《烟雨濛濛》同时推出,空前卖座,导致了琼瑶版权的纷抢。电影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俊男靓女,浪漫爱情正好契合了观众的口味。不仅吸引了李行、白景瑞等大导演参与其中,创作出《哑女情深》《几度夕阳红》《月满西楼》等数十部琼瑶电影,而且还推出柯俊雄、王莫愁等金童玉女,成就了台湾电影的明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