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视剧本创作教程(第4版)

第二节 近年电影对时代生活的疏离与回避

字体:16+-

一、当代中国电影的尴尬

一个令中国影人尴尬而惊惕的事实:相对而言,现在国人不大爱看国产片。近年电影经营者频频引进国外影片以扯动国内不景气的电影市场,便是明证。问及国人,除那些将影院当作爱情背景的情侣不置可否外,大都一句话:“国产影片没劲,不大好看。”

这“不好看”的原因何在?

是否因循着“陌生化原则”,国人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有一种先天的淡漠?然而,只要稍微回顾一下中国电影史,就不能完全认同了。像抗战后期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白毛女》、《秦香莲》、《我这一辈子》、《上甘岭》等,像20世纪50年代末的《林则徐》、《林家铺子》、《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五朵金花》等,像60年代的《李双双》、《冰山上的来客》、《阿诗玛》等,像80年代的《人到中年》、《牧马人》、《黑炮事件》、《本命年》以及《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等等,它们表现的就是中国本土的、观众感同身受的人间故事,却并没有因此而使观众厌烦、冷淡,反而情感奋激、趋之若鹜,掀起一阵又一阵观赏热潮。

是因为国内影片少奇异故事、强烈情节的刺激?但遍览国外电影,大量的经典名片如苏联的《两个人的车站》、《办公室的故事》、日本的《远山的呼唤》、《伊豆的舞女》、英国的《相见恨晚》、意大利的《偷自行车的人》、瑞典的《野草莓》、美国的《克莱默夫妇》乃至《阿甘正传》,等等,也不都是所谓的“好莱坞风格”。

那么,是因为国内影片大多宣传说教、令人压抑,而国外作品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使人受到感染?也不尽然。试看百年世界电影史上的“先锋派电影”、“新浪潮电影”、“政治电影”、“哲理电影”以及欧洲某些“艺术电影”作品,不也往往明显有着理性的演绎与观念的图解?不也往往镜像玄奥、人事涩艰?但尽管如此,却并没有因此完全失去它们的存在价值与艺术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