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视剧本创作教程(第4版)

四、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电影的使命

字体:16+-

就像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一个国家,绝不能没有一种凝聚大众的主体精神。这种精神奠基在两个维度上:其一,“形而下”的对社会生活的现实洞识;其二,“形而上”的哲学文化的理性皈依。前者,是“状态”的认知,后者,是“主义”的崇奉,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思想解放、行为开放,确实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价值取向的变异,实用原则的盛行,伴随着云谲波诡的现实生活、“信仰危机”的出现、“上帝死了”的说法……可以说,当代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主义”已经被“状态”所掩盖,甚或被替代。

这,到底是进步,还是反动?

不可一言以蔽之。虚妄的“主义”被遗弃,是历史的必然。一时间因“真空”出现所形成的散漫“状态”,并非坏事。客观来说,一时失控的社会“状态”,往往是某种新“主义”的前奏。但是,也必须意识到,如果没有对“状态”的时代洞识,而停止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之中,并使这种“状态”长久地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脉,对一个国家、社会、民族来说,便是可怕的病态、衰微的征兆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真正合体融魂的精神!文艺(尤其影视)应为重塑中华之魂恪尽本职。具体而言,我们的电影文化,应从国家主体精神之所以奠基的两个维度上尽力用心——

一方面,我们不能只表象地敷衍世事、扫描现象,更不能曲解社会现实、不涉及时代本质。也就是说,不能只有“状态”,而缺乏“洞识”。这样,我们的影片才能与时代潮流相吻合,才能与民众心声相融汇。比如当前广大民众感到最大的社会问题是愈演愈烈的腐败现象。据有关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将腐败已视为影响国家历史进程的最大障碍。对于这样的现实存在,我们的影片又是如何反映的呢?是否能够全方位剖析腐败现象久纠难止,且甚嚣尘上的深层根源了呢?很明显,我们这方面的作品既少得可怜,又轻得可笑。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是对“状态”的严肃洞识,不如说是对“状态”的变相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