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视剧本创作教程(第4版)

第五节 当代中国影视批评的文化审思

字体:16+-

正像有“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任何影视批评也当然可以说是当代的批评。只是进一步要考虑的应是,这“当代”,是局限其中的当代,还是宏观认知的当代?这“批评”,是真正的“与时俱进”,还是实际的“与世浮沉”?历史与电影,真就如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吗?

一位当代中国颇享盛名的小说家,20世纪80年代初,被出版社邀请出其作品集时,汗颜大窘:翻检数十年呕心沥血之作,才发觉以当下的社会文化眼光再作审视,大多已是明日黄花,因时过境迁而“不敢见江东父老”了。盖因时势推移,那些在不同时期应时顺势的篇章,其文化内涵与品格,已与当下的社会文化大相抵牾,不是“落后”便是“反动”了。比如对20世纪50年代“合作化”的政治图解,比如对“右派”的批判,比如对“大跃进”的热烈歌赞,比如对“阶级斗争”的因循……就中国当代文化演变而言,这绝非偶然现象。

中国电影(电视)批评的百年过程中,亦不无随时的好评、即时的批判、不时的争论与长时的宣讲。就其特定的文化氛围与背景而言,自然都有着各自充分的时代依凭与社会基础,但整体而言,却总给人一种“文化无根”的漂泊感、一种“与世浮沉”的喧噪感、一种缺乏时世审视与历史认知的“小儿女啼笑”感、一种商店橱窗式的“即时性标签”感。当然,出现或存在的,就自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这,是认识事物的一个视角与层面。而同时,对这意义与价值应作怎样的文化认知与历史审视,则是不可缺失的另一视角与层面。因此,只有跳出三界外,再入五行中,才会有对中国影视更具人文根基与时代前瞻的文化批评,也才能使我们的批评对中国影视的进展有根本的助益。

西方批评方法的引进确实给中国当代,尤其是近20年来的电影批评带来活跃的气氛,尽管其中不无造作、食而不化、生硬稚拙乃至张狂作秀的成长过程中难免的病态与弱症。批评理论近年来也颇有建树,其系统的庞大、其学理的精粹、其流派的众多、其观念的更新,也当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尽管其间不无因玄奥致极而超离批评对象实体的“纯理论”的演绎与把玩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