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现代”的论述已经很多,诸如:对“后现代”、“后现代性”、“后现代思潮”、“后现代主义”、“后现代社会”与相关的“大众文化”……各个概念的定义,以及“后现代性”与“后现代思潮”是否属于一个范畴?“后现代主义”到底是艺术领域的一个流派,还是一种哲学思想?“后现代”与“后现代社会”在社会学中是否等同为一个概念?“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必然关联与内涵的差异……均有相当深入、细致、极具学理性的各家论说与辨析。
尽管各家之说不无差异,但对“后现代”人文内涵的总体认知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反对总体,消解深度,抵制解释,拒绝意义,否定价值,打倒权威,摆脱理念,强调感性,重视形象、无视本质……的融会与综合。在这基础上所体现的现实态度,自然就是不要逻辑、反对秩序,强调即时享受、不问终极归宿,我行我素而又无是无非、无可无不可,不要思想、只要游戏,满足平面、平浅、平庸与复制,及时行乐而又乐不起来……
在艺术展示方面,如果说现实主义是以典型概括作集体性现实层面的扫描,现代主义是以极端方式作个体生命哲学层面的拷问,而后现代主义则是对前两者的全方位颠覆——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不要问我到哪里去,也不要问我“现在”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样:一切均不必说,也说不清楚,只自然而然地“活着”就是。
美国学者杰姆逊说:“就情绪而言,现代与后现代的区别是:焦虑与耗尽。”这,亦为确切而简洁的一种概括。
20世纪以来在世界影坛上具有后现代品格的电影,可大体分为两类。
第一种:以现代甚或传统的形式(叙事方式与镜像语言),传达某种后现代性人文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