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要结束了。在结束前,我希望通过一些体验活动,把学生带回到对自身生命的觉察上,让他们去发现,自己最珍视的是什么。如果死亡不可避免,怎样让自己死而无憾——把“向死而生”的抽象理念,变成一幅可以想象的图画,或许会更有帮助。
在电影《生之欲》中,渡边离开诊室后,那位为渡边诊病的老大夫问旁边的年轻大夫和护士:“如果还有半年可活,你会做些什么呢?”年轻大夫沉默不语,护士小姐则说她会服毒药自杀。
那么,就让学生来写出“假如我还有半年生命……”吧,看看他们会想要做些什么。
现在,当我翻看学生们写下的文字时,我好像又重新看到他们低下头思考的样子,好像又重新发现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我看到了什么呢?
我看到了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离去后父母怎么办。有位同学这样写道:“脑子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我走了,爸爸妈妈怎么办,他们以后老了,谁来照顾他们?让爸爸妈妈再去领养一个小孩?可是现在培养一个小孩好辛苦,爸爸妈妈都是40过半的人了,还有精力再培养一个小孩吗?会不会小孩还没有成熟,他们就已经老了?退休以后去养老院,可是没有孩子的陪伴,他们会很寂寞的吧?更何况爸爸妈妈一直视我为他们的希望,希望没有了,他们还会不会好好地吃饭、好好地生活?想来想去,还是应该让爸爸妈妈再去领养一个小孩吧,至少那会是一个新的希望,至少他们会有东西可忙,他们不会太过悲伤。”
所以,很多同学都说,假如我还有半年的生命,要回家和父母在一起;或者是和父母一起旅行,带父母去他们想去的地方;或者是为父母做饭,陪父母散步;或者写一本日记留给父母,让它替自己陪伴父母。特别打动我的是这样一位同学,她想“把家里布置一番,也许会在某个角落塞下一些小秘密吧。在花店预订鲜花,拜托他们每年母亲节送给我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