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像中的生死课

生命教育,有形还是无形?

字体:16+-

第三个小组抽到的关键词是“生命教育”,讨论题目如下:

1.对于星老师的生命教育,你有何评价?你认为它合适吗?请具体说明。

2.在你过往的教育经历中,是否有过可以称之为“生命教育”的东西?如果有,你觉得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3.你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大、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吗?

4.如果将来你成为老师,会开展生命教育吗?如果会的话,将用怎样的形式来开展?

从鸟山,到黑田史恭,再到电影里的星老师,他们都是在有目的地开展生命教育。

为什么会出现生命教育?它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如何评价“养一头猪再杀掉”式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还有哪些方式?

当然,我们中国的学生基本上是没有经历过“养猪式”的生命教育的,学生们提到的让自己对“生命”有所认识和触动的事情,往往是自己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就像李苑溪同学说的:“我小时候和弟弟一起养鸡,因为贪玩,小鸡掉到两张床之间的缝里,我没有看到,把一个水壶放在那里,小鸡就被压死了。我和弟弟一起忏悔了好久,才把小鸡埋掉。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既然养它,就要对它负责。不要一时心血**,然后你又不去关心它。”

但不是所有同学都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几乎与工业化同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学校制度,将学生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在标准化的教学和沉重的课业中,学生的生命感觉开始变得迟钝。在智力不断被开发的同时,学生情商的发展却被忽视。所以,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有识之士的推动下,生命教育渐渐兴起。它的出现为的是抗衡工具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影响,追问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培养人还是培养人才?

生命教育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立场和方法: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灌输成人的价值观?还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重视并激活儿童本身的生命经验,让儿童通过体验而非说教的方式,去认识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