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姐姐的守护者》有感
(匿名)
课堂上看了《姐姐的守护者》这部电影,周围的同学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却心怀愤怒,一直到影片结束都未平静。我几乎要将这个家庭所有的矛盾源头归于母亲。这位母亲专制地要求大女儿活着,专制地要求小女儿为大女儿捐献肾脏。可能很多人会说母亲这样做是因为爱女儿,然而我怀疑这份沉甸甸的爱到底有几分纯粹。
不是不相信母爱,只是不相信纯粹的母爱,就如我一直坚信家长对子女的爱是自私的一样。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观念呢?我好好地回想了以往的生活经历。
我的一位堂妹,准备初中毕业后读技校,然后直接工作。她的母亲非常不同意她这样的做法,认为这样有损自己在朋友圈的面子。在堂妹初三暑假那年,她的母亲便和其他家庭成员约定好,在堂妹答应读高中之前,不和她说话。结果,就在那个暑假,我的堂妹服药自杀。
当然这个例子有些极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大部分亲子关系中,家长对子女的爱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控制感。这种控制感,包含着“我比你年长、懂得自然比你多”“我是你的父母,是为了你好”“我是你父母,你当然得听我的话”等几种情况。一旦子女试图打破父母的控制感,父母会出现一种强烈的权威受到质疑的愤怒,或是自尊心受到挑战的羞怒。他们视孩子为附属品,希望孩子言听计从。
最近在一个亲子关系讲座中,好几位年纪稍大的家长频频提出质疑:家长有必要去尊重孩子么?有必要去聆听他们的想法么?有必要和他们共情么?在这些年纪稍大的家长眼中,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当然,更具体的亲子关系还和父母的文化水平、专业有关。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所学专业与教育心理的相关度越高,对待孩子也就越平等。然而,偌大的中国,文化水平高、所学专业与教育心理较相关的父母又占多大比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