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像中的生死课

面对死亡,何为Wit?

字体:16+-

找与死亡相关的电影,一点儿也不难。随便一扫就会发现,死亡故事、死亡镜头在电影中比比皆是,几乎到了无死亡不电影的地步,连动画片中都少不了死亡。但要什么片子不要什么片子,真是费思量。在忍痛把《死亡医生》从教学影片中去掉后,我决定把另外一部有临终镜头的电影《心灵病房》(Wit,也被译为《深知我心》)继续保留,因为现代医疗对人的尊严带来的挑战,还远远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希望年轻的学生们开始有所思考,毕竟,谁不会生病,谁又不会死亡呢?事实上,每一轮课程前后,都会有同学和我探讨面对临终者该怎么办,有时是他们的祖辈,有时是他们年轻的同龄人。

《心灵病房》描述了一个成年人的死亡——死于癌症,死在医院的病**。这样的景象似乎没什么新奇,但问题就在于“没什么新奇”。我们以为医学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摆脱病痛和死亡,却很难接受医学的有限性,也看不到医学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死亡的景象,而且这种改变并不一定符合人性。

影片开始于一段揪心的小提琴,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银幕上突然充满了一个医生的面部大特写,他嘴唇一动,吐出了一句宣判:“你得了癌症。”

听候宣判的是薇薇安·贝宁,一位研究17世纪英国诗歌的中年女教授。医生告诉她,很不幸,她的卵巢癌已经到了第四期,唯一的办法是接受实验性的治疗,用最强的全剂量先做八个疗程。或许因为病人是位知识女性,医生别有意味地强调“这将会对人类知识有所贡献”。

认为自己足够坚强,在生活中也“绝不妥协,不轻易放弃挑战”的薇薇安,面不改色地接受了医生的决定。

片头过完,再次出现在银幕上的薇薇安,已经变成了一个身穿病号服、戴着帽子遮掩青丝掉尽的病人。在她一段段的独白中,影片慢慢呈现了一个人与癌症的搏斗过程:在医院中接受各种检查,化疗后的呕吐,医生查房时当着她的面讨论病情,为抵御病痛和对死亡的恐惧在病**背诵约翰·多恩的诗《死神你别骄傲》,痛苦无眠的深夜,直到最后心脏停止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