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电影。在《心灵病房》中,薇薇安即将走向死亡。但是在死亡之前,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段人生之路的舞台,不再是她热爱的讲台,而是被称为“白色巨塔”的现代化医院。
我将电影中几个给我很深印象的片段剪辑出来,合并在一起,命名为“现代医院系统和病人”,这是理解薇薇安故事的重要背景。
在这些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医生如何告知病人患了绝症,要病人接受实验期药物进行化疗;看到医生头也不抬地讯问病人;看到病人在冷冰冰的机器中做出不同的姿势以完成检查;看到年轻的男医生把病人撂在妇科检查**出去找人;看到专家带着一群菜鸟医生,围着病床当着病人的面讨论病情……导演通过影片的色调和构图,强烈地暗示出现代医疗系统中医生与病人的关系、病人与医疗设备的关系。
我请学生们谈谈看完这些片段后的感受,学生们说:感到在医院中,病人没有隐私,不被尊重;病人好像道具或实验用的小白鼠,而医生似乎更看重自身的利益,比如通过实验发表论文,而不是真正关心病人的福祉;医疗技术更先进了,但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更远了。
其实,这并非仅仅是医生的个人素质问题,而是整个医疗系统的问题。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医学人文的王一方教授,曾对此进行过论述。他在《中国人的病与药》一书中描述了从经验医学到实验医学的变化。例如,过去西医通过视、触、叩、听,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进行诊断,诊断过程是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诊断质量系于大夫一身;而现代实验医学则靠声、光、电、磁以及信息技术,大大延长了个体感官的精度与深度,分工更加精细,指标体系更加庞大,从传统的“人的诊断学”演变成了现代的“机器诊断学”,诊断从依赖“一个人”变为了依赖“一群人”。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不仅带来信息、知识、技术的分割,也带来非知识因素如诊疗程序中情感认知、人文关怀的断裂”[6]。不知不觉中,“医学视野中的疾病、躯体完全被对象化、客体化,人的主体性、情感、意志被抛弃,医生的冷漠、技术性失语都成为合理。医学不再是人与人的故事,而是人与机器、人与金钱的故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