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像中的生死课

在那晃动的珠帘背后

字体:16+-

《生之欲》,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执导的一部黑白影片,于1952年上映。在诸多的生死学相关著作中,这部影片被反复提及。不过,虽说出自名导之手,毕竟和今天的年轻人已经隔了60多年,算算几乎是两代人了!它能够吸引网络时代的学生吗?是否能用它作为教学影片?

影片的主人公渡边堪治是一个30年未曾请过假的“模范”公务员,他在市政府担任市民课课长。一天,一群家庭主妇们来到市民课,投诉社区中的臭水沟滋生蚊蝇,咬坏孩子,希望政府将其改建成儿童游乐场。渡边想都没想,就将她们支到公园课去了。

主妇们的申请书在政府不同部门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市民课。当家庭主妇们再次来到市民课时,从不请假的课长渡边却不在办公室。原来,他感到胃部不适,去医院就诊了。

医生告诉渡边他得的是普通胃病,不过渡边从病友的描述中,知道自己得的是胃癌。他怀着对死亡的恐惧回到家,望着妻子的遗像,追忆往事,内心凄苦和无助。他一个人坐在黑暗中发呆,偏巧听到儿子和媳妇的对话,原来他们在盘算自己的退休金,渡边更加感到孤独和绝望。

第二天,他没有去上班,一反常态地取出一半存款,到小酒馆借酒浇愁。一位为报纸写通俗小说的作家恰好也在喝酒,他听了渡边的故事,决定带渡边去“领略生活”。两个人来到赌场赌博,又到舞场寻欢。年轻舞女的陪伴没有让渡边高兴起来,反而更觉生命无常,他唱着“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泪水滚滚而下……

在我看来,《生之欲》多少有一点概念化,但黑泽明的电影语言,将这个故事演绎得很有穿透力。在表现渡边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孤独和无助时,影片用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掉落在地上的大衣、含在眼眶中的泪水、深夜酒馆中的黑狗、那顶不肯放手的新帽子、舞场上晃动的珠帘……通过这些隐喻和细节,观众比较容易进入到感受层面。而主人公面对死亡恐惧时种种脱出常轨的行为,也真实地反映了战胜死亡恐惧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生命和死亡之间的关系由此凸显出来。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尾,更是可以将学生的思考引到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