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与名人一起读书

要读一流的作品

字体:16+-

周国平称自己的阅读资源多来自西方。“中国的东西我只是翻一翻,还没有比较系统地去研究中国的文化。但我总体上感觉中国应该更多地去学西方的东西。中国自己的当然要发扬,但有很大的弱点。”周国平还反对过分强调民族性这个东西。他说:“首先,人是分层次的。在根本的层次上,人首先是一个人,是个人,其次才是民族国家的一员,是文化传统的一员。你不能用民族文化的层次去反对人类的层次,这就是根本的错误。在一个人类的前提明确了之后,在这个前提下,你当然可以谈你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了。”

周国平的阅读经验非常丰富。他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涉猎广泛。他曾在郭世英的推动下,读了大量俄罗斯文学,几乎读了屠格涅夫的所有中译本。当时郭喜欢读陀斯妥耶夫斯基,周则喜欢读托尔斯泰。“后来的昆德拉的作品,我也很喜欢。”关于哲学书,周国平说他喜欢那些不是很体系化但是却很有灵感的哲学家,比如尼采、蒙田、帕斯卡,他们都属于这种类型的哲学家。他还喜欢叔本华,叔本华是非常体系化的,但他真正精彩的东西不是体系化的东西,而是灵感化的东西。“我对康德兴趣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源头性的哲学家,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源头。我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上下过工夫,但他的体系太体系化了,所以许多东西很勉强。”

周国平说,他读书不像某些人那样,对某些书有比较忠贞的爱情,爱上哪个作者就永远不变了。他也没有戏剧化的经历,比如一本书改变了一生这样的事情。这表明他基本上是一个灵活的不迷信的阅读者。

周国平认为,一个人要读书,最好要读经典,读大师。现在的出版物很多,励志类和财富类的书籍是最流行的,大量的书以相同的方式摆放在书架上,会让人产生错觉,使读者认为这些书的质量和地位都是相同的,因此难以鉴别。书太多了,既是好事,又是坏事。不过与过去的年代相比,值得读的东西还是不少。“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一定的阅读基础,真的会眼花缭乱,所以在这个时代做一个阅读者,就要把底子打好,底子好了就可以区别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