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德的家里有两大排书架,一排是关于围棋的书,他收藏的关于围棋的书在中国是最全的;另一排大部分是文学书,90%以上都是世界名著和人物传记。
毛姆的《刀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泰戈尔的《饥饿的石头》、高尔基的《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卢梭的《爱弥儿》、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等几乎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名著,陈祖德都读过,都收藏着。陈祖德偏好读世界名著,多少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在陈祖德还不怎么认字的时候,父亲每天早晚两次给他们三个孩子讲《水浒》、《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他们上了小学,父亲就让他们背《诗经》、《史记》、唐诗、宋词等。陈祖德记得那一大篇《项羽本纪》背得他好苦。尽管这些内容很枯燥,背起来很苦很累,但他也得背,因为每天晚上,他们在父亲面前要一个一个“过筛子”。“爸爸,这篇《项羽本纪》太长了,我背不下来……”陈祖德向爸爸哀求。“背不下来站在那儿念,念会了再背。”陈祖德只好偷偷瞟一眼父亲,读吧……真有些枯燥。可读着读着,很快就不枯燥了。尽管讨厌背诗,但看书的习惯却从小养成了。
上小学不久,陈祖德便和书结成了最好的伙伴。
因为父亲很爱读书,家里那时也有很多古典名著,陈祖德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受到的文化熏陶是深层次的,小时候念过的书、背过的书、读过的书自然就成了一种积累。陈祖德坚信,一个人的文学修养是慢慢积累起来的。中国的古典文学他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基本看完了。
要说上中学以前的阅读属于一种被动阅读的话,真正地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读书对于陈祖德来说应该是上中学以后。上了中学,陈祖德就开始看外国文学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