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与名人一起读书

书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大学

字体:16+-

“人生不可无书。”蒋子龙先生的话语简洁、深邃、鲜明,一如他的性格和为人。外界的印象是蒋子龙不苟言笑,不熟悉的人往往因为他冷峻的外表而误以为他内心冷漠、孤傲,其实他是个古道热肠的人,与他交谈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他很善于营造宽松、随意的氛围,他坦诚、率真而又幽默、睿智的谈吐令人难忘。

蒋子龙是河北沧州人,十几岁时到天津读书。他读《三剑侠》、《雍正剑侠图》、《大八义》、《小八义》等评书本,都是在农村的火炕上读的。到天津上学时,蒋子龙的作文成绩并不是最好的,但他很爱看小说,阅读外国名著如饥似渴,昏天黑地读个没完没了。少年时代他还喜欢评论小说,却从未写过小说。中年以后,他愿意读一点有智慧、有味道的东西。比如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恍然录》和邦达列夫的《瞬间录》,“每天读上两三篇,有时读一个人的,有时比较着各读一两篇,像睡前喝一杯葡萄酒一样,有时一本书要好几个月才能读完”。随着年龄的变化,阅读习惯自然也就跟着发生变化。他说自己读书“基本上是个杂食者,能记住的作品肯定会对自己有影响”。

他坦言,自己走上文学道路完全是“兴趣牵引”。他喜欢的书很多,至少得有几百本。他读过的书已经记不清准确的数字了。他认为,“现在的书多得看不过来,基本没有时间重新回味,但还是有几本书比较有嚼头。一本是邦达列夫的《瞬间录》,是一段一段的,短而精巧,写得很实在、很质朴,有时一篇文章的一两句话就可以独立成篇。还有一本是韩少功翻译的佩索阿的《恍然录》,语言表达方式很华丽,也有一点味道,可以经常看,也不愿丢掉。这两部书都是非常简练的,任何时候拿起来,面对的都是完整的一段,不必想过去,也不必担心未来,独立成章。如果只选一部,那我就选最早接触的《瞬间录》。”从上初中时他就看鲁迅的作品,《鲁迅全集》应该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他比较喜欢的。他认为,《鲁迅全集》是百科全书式的,能从中了解很多,思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