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代文献探研

第二节 《礼部集》的价值与版本

字体:16+-

至正四年八月,吴师道病卒于兰溪家中,除经史著述外,还留有诗文集20卷。

吴师道早年留心记览,刻意词章,又与黄溍、柳贯等名家迭相唱和,黄溍称其“才思涌溢,亹亹不已,时出为诗歌,清丽俊逸,人多诵称之”。[1]晚年益致力于文章,陈旅评其文风“纡徐委折,含蓄思致”,意境深邃。[2]《四库全书总目》亦推崇师道诗文具有法度,可“褎然升作者之堂”,“与讲学家以余力及之者迥不同耳”。[3]而吴氏文章的主旨,则多在推明紫阳朱子之学。黄百家《北山学案》案语,将双峰饶鲁与北山何基这两支朱学高弟黄榦的学传相比较,指出饶鲁后学虽也有铮铮一时者,然再传即衰微不振。而北山一派,非但王柏、金履祥、许谦“纯然得朱子之学髓”,而且柳贯、吴师道等后学又能“得朱子之文澜”,所以,“数紫阳之嫡子,端在金华也”,充分肯定了师道接续北山学统、以文章羽翼朱学的功绩。[4]可以说,吴师道的诗文集,在元代学术史和文学史上,皆有其价值。

吴师道集原名《兰阴山房类稿》,凡赋诗9卷,文11卷,另有《附录》1卷,收录元张枢《元故礼部郎中吴君墓表》、杜本《墓志铭》二文,是至正四年师道卒后,其次子吴沉所编。至正六年九月,友人黄溍作序,称《吴正传先生文集》,是以师道之字题名。至正中刊版行世,改题《吴礼部文集》,则因其致仕时元朝授予礼部郎中,故以官名集。元刊本版式为半页十六行,行二十四字,卷前附有《吴先生小像》及《兰阴山人自赞》。至正刊本清代尚有孤本存世。嘉庆三年(1798),长洲藏书家黄丕烈购得曾经清初季振宜收存的至正本《吴礼部文集》,作《题识》一则,指出当时该本已有阙佚,卷首序文脱落,卷14亦缺第十八页,然无他本可补。[5]黄氏藏本后经汪士钟艺芸书舍流入陆心源皕宋楼,陆氏为作跋文二则,统计是集收录诗文“共九百六十首”,比全本仅差两首,说明元刊本残佚尚少。[6]其后,陆氏藏书由心源之子售往日本,收贮《静嘉堂文库》,元刊本《吴礼部文集》国内遂不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