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代文献探研

第一节 贡奎与《云林集》

字体:16+-

在元代宣城贡氏家族中,贡奎颇值得关注。他自幼被寄予家族振兴的希望,也能不负厚望,成为入仕中央朝廷并有诗集传世的首位家族成员。大德、天历间,贡奎历任池州齐山书院山长、太常奉礼郎、翰林应奉、江西儒学提举、翰林待制、集贤直学士,以文学侍从元朝。贡奎生平著述繁富,有诗文集七部、120卷,虽其著作大部分已经散佚,传世的仅有《云林诗集》6卷,然而在元朝史和文学史上,仍有其地位和影响。

一、生平与著述

贡奎(1269~1329),字仲章,号云林,士浚第三子。天资聪颖,容仪端重,勤奋好学,十岁能作诗文,其父尝曰:“三郎和易端厚,颖悟若过人者。吾世有蕴德,发必在是儿也。”对其寄予厚望。弱冠,即“于经子史传无所不治,于其章义辞句,类数名制,委曲纤妙,无不究诣。于文章辨议,闳放俊傀,不狃卑近,必以古为归,故出而名振江之南”。[1]元成宗大德中,贡奎应江浙行省聘请,出任池州路齐山书院山长。[2]任满,北上京师,赴吏部应选。当时元朝正商议举行郊祀礼,执政大臣认为贡奎年富学强,识鉴清远,论议详明,“置之礼属,必能备讨论,有所裨益”,[3]遂于大德六年(1302)授太常奉礼郎,兼检讨。贡奎上书讨论历代礼制沿革:“先王之制礼,虽节文有经,而本诚贵质。惟不蔽于礼之文,而得礼之意,则可以对越而无慊,不然,烦为之节,无益也。”其建议多被朝廷采纳。[4]大德九年,贡奎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武宗至大元年(1308),转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成宗实录》。任期将满,因父亲去世,归家丁忧。

仁宗延祐元年(1314),元朝肇开科举,贡奎亦服阕,出任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次年就职。他在公署屏风上大字题写“读书之中,日有其益;饮水之外,他无所求”,并以身作则,每日端坐堂上,貌谨色和,“讲明道德性理之学”。[5]贡奎非常重视教化的社会功能。一次,学校报事迟误,吏逮系数人,奎说:“吾以天子命提举儒学,教吾职也,刑奚以为!”立命释放。[6]在职期间,他还负责监造江西行省试院,规制雄伟,江浙行省效仿之。又曾以羡余赀财,刊刻经史子集万余卷,嘉惠后学。贡奎的学行,赢得广大生员的敬服,也由此从学众多,各有进益。延祐五年,贡奎再度入朝,迁翰林待制,预修《仁宗实录》。[7]次子贡师泰亦从游京师,后以荐入国子学。六年夏五月,中书省选派贡奎赴直沽祭祀海神,祭礼毕,谢绝漕府按常例馈赠的礼品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