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代文献探研

第二节 贡师泰与《玩斋集》

字体:16+-

贡奎次子贡师泰,无疑是宣城贡氏最值得重视的家族成员。他是家族中在元朝职任最高、影响最大、遗存著作也最多的著名学者。他幼承家学,又师从吴澄,入读国子学,受到诸多元代中晚期大家的影响,很早即以文学知名。师泰有杰出的政治才能,所至政绩卓著,但是由于元朝统治者对南士的排斥以及元末战乱,他仕途坎坷,难以发挥才智。师泰一生诗文创作繁富,生前即编有多部文集,虽元末明初多有散佚,仍在元朝历史和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与影响。

一、生平与学术

贡师泰(1298~1362),字泰甫,号友迂、玩斋、戾契、喌喌等。他幼承庭训,颖悟过人,三岁能诵诗,祖父曾叹为“吾家书厨”。[1]仁宗延祐二年(1315),贡奎提举江西儒学,年未弱冠的师泰从行。时元代大儒吴澄适辞国子司业归居乡里,师泰受业其门,深得器重,曾中江西堂试第一。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也因此将师泰收入《草庐学案》,列为吴澄门人。延祐五年,贡奎入朝为翰林待制,师泰从至京师,英宗至治二年(1322),又以大臣荐进入国子学。是时,柳贯、虞集、揭傒斯、欧阳玄等相继为学官,师泰以“缙绅佳子弟岀入诸老先生间”,[2]“讲明论议,涵濡渐渍,所得者深,所蓄者大”。[3]此时,师泰已展露了出众的文学才华,以“能诗文”而“有时名”,[4]尝作《傩神赋》,袁桷“大加赏叹,谓他日必秉文衡”。[5]

据朱鐩《玩斋先生年谱》和《玩斋先生纪年录》,泰定元年(1324),贡师泰曾中江浙行省乡试。不过,刘中《户部尚书贡公历官事略》、揭汯《有元故礼部尚书秘书卿贡公神道碑铭》皆无记载;而且该年为会试之年,不当举行乡试,亦不见贡氏有参加会试的记录。直至泰定四年,师泰方在国子学以“积分及期,丁卯科李藻释褐榜登科,授从仕郎、泰和州判官”,以而立之年步入仕途。[6]释褐后,师泰并未离京赴任,两年后,又因父贡奎去世而丁艰。至顺三年(1332)服除,改徽州路歙县丞,仍未赴,江浙行省辟为掾史。然而,就职不过两年,顺帝元统二年(1334),在代表守旧蒙古贵族势力的权相伯颜主持下,中书省移文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不得征辟本省士为掾属,已任者则要在三省之间对调,其他行省亦不得任用江南三省士人。对于这项旨在限制南士仕宦的不平等政策,贡师泰做出强烈反应。他上书丞相,指出“人材之生,无问南北,用材之道,何分远迩”,举唐、宋南方名臣陆贽、张九龄、范仲淹、欧阳修、周敦颐、朱熹等为例,特别是本朝世祖在中书省和御史台都曾任用南士,证明这一政策的荒谬,“不惟远弃历代之嘉猷,实乃近变世祖之良法”。[7]同时,他又毅然不从迁调,辞官不仕。至元三年(1337),贡师泰除翰林应奉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首次入朝任职。但时隔不久,从兄师道亦入官翰林,师泰为避嫌辞任。迁奎章台典签,又以避父贡奎名讳辞官。遂南还宣城南湖,优游田里近七年,葺爱日亭,奉侍老母;置学田,养子弟之来学者;立义庄,赡宗族之无依者。至元末,又为母张氏服丧。由于两任不赴、二度服丧、三次辞官,所以在入仕第一阶段的十六年中,师泰虽曾五次受到任命,实际任职却不足三年,仕途极不顺畅,却也由此显示了贡氏重名节、有持守、不贪恋官职的高洁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