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版本的确定,是元人文集选择之后的第三步工作。《全元文》注意选取那些刊板流传较早,能够较完整地保存作者文章原貌的版本,同时也重视收存抄录、校勘精良的善本。当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时也不能尽如人意。
一、始刊本与早期刻本
《全元文》注重利用元人文集的早期刻本,在182位作者的203种文集中,《全元文》采录元刊本8种,元刊明修本2种,明刊本32种,明刊清修本2种,合计44种。这些版本对于《全元文》的意义,不在于其年代久远,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而在于其刊板时间与作者写作的时代较为接近,能够较好地保存作品的原貌。其中国家图书馆藏元延祐六年(1319)李怀素刊本《知常先生云山集》,是《全元文》存录的刊板年代最早的元人文集,至今已有近七百年历史。原书5卷,诗3卷文2卷,今存本已残,仅存卷3至5,所幸残佚部分恰是诗集,文集部分尚保存完整,《全元文》即据之收录蒙古国时期全真道士姬志真的文章。
在《全元文》采录的元刊本中,大部分是作者文集的始刊本。如元前期名臣刘敏中,“以文学受简知,致身通显,朝廷典册,钜公铭诔,所著为多”。[1]刘氏卒后,诗文集藏于家中,学者不可得见。元统二年(1334),其婿魏谊将刘敏中集刊板传世,嘱韩性为之序。此为敏中集的始刊本,上距延祐六年(1319)刘氏辞世,不过十五年。《全元文》即据国家图书馆藏来自台湾的元元统二年刊本《中庵先生刘文简公文集》25卷的缩微胶片,收录刘敏中的文章,避免了使用《四库全书》辑佚本或清抄本可能出现的传抄错误。又如元代名僧释大,传世文章多至340余篇。其诗文集《蒲室集》15卷、附《书问》1卷、《疏》1卷、《笑隐和尚语录》1卷,为大生前所编刊,后至元四年(1338)虞集作序。《全元文》收录释大文集,也是以始刊的元后至元本为底本,很好地保存了大作品的原貌。又如色目名臣马祖常(1279~1338),中延祐二年元朝首科进士,握手历清华,践任台阁,诗文温厚典则,有汉唐之风。祖常卒于后至元四年,门生苏天爵编其诗文为《石田先生文集》十五卷,后至元五年刊刻于扬州儒学。《全元文》即据此始刊本收录马祖常之文集。此外,《全元文》用为底本的元至顺元年(1330)宗文堂刊本《静修先生文集》,元刊本《村西集》与《西翁近稿》,也都是刘因、谭景星文集的始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