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代文献探研

第三节 赵复的交游与北传理学的影响

字体:16+-

一、赵复在北方的交游

赵复久居燕京,讲学之余,与南北士人有广泛交往。这里不拟对赵复的交游作全面考叙,仅以他与北方大儒杨奂、元好问及全真道师尹志平、李志远、马志希的交往为例,对赵复的思想和处世之道稍作剖析。

杨奂(1186~1255),字焕然,号紫阳,乾州奉天(陕西乾县)人,身世可见元好问《杨奂神道之碑》和《元史》本传。赵复与杨奂的交往,始于太宗九年戊戌(1238)。是年诏试各道进士,杨奂应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遂与监试官北至燕京,谒见耶律楚材。当时赵复正在燕京讲学,二人初次结识。其后杨奂为耶律楚材所荐,在洛阳任河南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十二年之久。其间1246年杨奂编定文集,曾请赵复作序。1251年杨奂至燕京辞官,又一次与赵复相见,复为其母作墓碑。想必当时杨奂赠答赵复之作,亦不在少。遗憾的是,杨奂文集百余卷皆已佚失,仅存明人宋廷佐所辑《还山遗稿》2卷,使我们无法从杨奂的诗文中了解二人之交往。现存赵复的三篇遗文,就有两文是为杨奂而作,足见二人之交必非泛泛。

赵复与杨奂交往虽非同一般,但他对杨奂的出仕蒙古却并不以为然,《杨紫阳文集序》即可为证。其文云:

君子之学,至于王道而止。学不至于王道,未有不受变于流俗也。三代圣人,以心学传天下后世,见于伊尹、傅说之训,君子将终身焉……惟秦君子杨氏,其志其学,粹然一出于正。盖自其为诸生,固已无所不窥,坐是重困于有司之衡石。晚居洛阳,著书数十万言,沉浸庄、骚,出入迁、固,然后折衷于吾孔、孟之《六经》……皆近古之知言,名教中南宫云台也……盖君子学以为己,必有所入之地。唐韩愈氏以虽义而不取为主,先生读之,自以为涣然不逆于心。使其得君行道,推是心以列诸位,实王道之本原。其不能尽充其说,退而敛然,以是私淑诸己,先生固已得之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