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经出身儒学世家,长期的刻苦力学,使其打下坚实的儒学基础。元宪宗六年(1256),郝经晋见忽必烈,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忽必烈即汗位,郝经出使南宋议和,被拘留真州十五年。他潜心经史,著述十二种,数百卷,传世者仅《陵川文集》与《续后汉书》。借助《陵川文集》中的理学篇章,郝经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理学思想,成为研究元初学术发展的珍贵资料。
一、郝经的家世与生平
郝经(1223~1275),字伯常,祖籍泽州陵川(山西陵川)。郝氏家族的儒学风尚源远流长,“自八世祖以下,皆同居业儒,匮德不仕,教授乡里,为一郡望族”。[1]到郝经的曾祖父一代,“昆季七人,皆治经力学,教授州闾,有声张彻”。[2]曾叔祖东轩公郝震,“宦学入京师太学,游公卿间,久之乃还”,“徜徉山谷,从而学者甚众”。其子天祐、天祺、天祯“皆治经为学,而天祐尤知名”,[3]以古文诗歌和书法见称于世。[4]郝经的伯祖父郝源,以嫡长莅家,乡里敬畏。“县令、丞每至县,则辄就门礼谒。其诸弟侄,必一人教授县学,故门弟家法无不推重”。其子郝舆“博学能文,三赴廷试,有声场屋”。[5]郝经的祖父郝天挺,少日“举进士,两赴廷试,以太学生颉翥搢绅间”。[6]因“多疾早衰,厌于名场,遂不就选”。回乡后“聚子弟秀民,教授县庠”,[7]“河东元好问从之最久,而得其传,卒为文章伯,震耀一世。其余钜公硕士,出其门者甚众”。[8]郝经的父亲郝思温,与元好问同学于其父郝天挺,亦曾“慨然有志于功名”,后因“得腰股疾,志郁抑不信,遂不就举”。[9]可知郝经出身陵川大族,祖上世代业儒,自曾叔祖东轩公起,举进士,入太学,赴廷试,代有闻人。虽未曾由科举入仕金廷,但一直担任地方学职,主教陵川县学,成为知名一方的儒学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