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最醒目的除了太阳,还有月亮。与太阳相比,月亮是温柔而美丽的。每当月圆之夜,一轮皎洁的明月冉冉升起,晶莹悦目,就会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和联想。
早在战国以前,我国古人就传说月中有蟾蜍,即月精。所以月亮俗称“蟾宫”。到了汉代,传说月中除有蟾蜍之外,又增加了一只玉兔。汉晋之后,更增加了一棵大桂树。到唐代,又进一步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而且有一种自愈功能。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因学仙有过,被罚在月宫砍桂树。但吴刚每砍一斧,桂树的创伤马上愈合。因此吴刚在月宫中常年伐桂,桂树始终不倒。月中“桂实”还传说曾飘落人间,称“月中桂子”。“大如狸豆,破之辛香。”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中记载杭州武林山有一座“月桂峰”,(僧)遵式在《月桂峰诗序》中说:“想月中桂子,尝坠此峰,生成大木,其花白,其实丹。”也有说宋仁宗天圣年间,天上曾降灵实于此峰,状如珠玑,有人认识说:“此乃月中桂子也。”所以,后世又称月亮为“桂月”、“桂宫”等。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秋闱大比刚好在八月,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红楼梦》第九回中写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去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用的就是这一典故。
当然,关于月宫最美丽动人的传说莫过于嫦娥奔月了。这是神话与道家方士的仙话相结合演变出来的。在战国时代的文献中,已经有了把一女子与月亮相联系的传说。到了汉代,《淮南子》中大致记载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帝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药,帝羿之妻姮娥窃食后奔月。姮本为“恒”,因避淮南王刘恒的讳,所以写作姮娥。恒即常,后代又把姮娥写作常娥或嫦娥。传说嫦娥服药之后,身子轻飘飘的,不由自主地飘出了窗口,向天上飘升。但她不敢去天府,怕被天上的众神耻笑,说她是叛离丈夫的妻子,又怕帝羿找来。只好奔向月宫。一到月宫,气还没有喘定,嫦娥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在发生变化:肚子和腰身不断地往外膨胀,嘴巴在变阔,眼睛往出鼓,脖子和肩膀挤在一起,周身的皮肤长出一些铜钱样的疙瘩来。这个有着超群美貌的仙女,因一念之差的自私,变成了一只蟾蜍,就是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