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化钟神秀——景观美

(四)“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字体:16+-

我国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6]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山水蕴含着一种为人类所称颂的美好品质。滔滔流水,灵动无拘,奔涌不息,滋育万物,可以与智者智慧聪敏的品性相媲美,所以智者喜爱它;巍然高山,持重稳健,无私而静,供草木生长、鸟兽繁殖,可与仁者仁义宽厚的胸襟相媲美,所以仁者喜爱它。可见,孔子对山水的欣赏,实际上是对山水象征的道德的赞赏,即所谓“比德”,也就是把自然物的某些特征与人类所称颂的美好品德相比附,把自然物当作人来看待,从中感受到某种人的品格。这形成了我国对自然物与自然现象审美欣赏的一种文化传统。松竹梅兰菊莲是我国文人吟诗作画的常用题材,其原因都是因为它们具有人所赞赏的某种品质。

自《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言一出,松(如图3-4)之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刚毅坚贞的品性就成为君子的象征,受到历代文人志士的称颂。“建安七子”中的刘桢《赠从弟三首》中的第二首便是咏松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而陈毅元帅也有咏松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松与梅、竹被称为“岁寒三友”。

图3-4 松[7]

梅,名列花中“四君子”之首,因为它清新淡雅,不畏严寒,在隆冬季节傲雪而放,有着君子清高的气节。古人对梅多有吟诵,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爱梅至极,终身不娶,只与梅鹤为伴,称为“梅妻鹤子”。他在《山园小梅》中写道:“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山园中的小梅,在百花凋落的季节里怒放,清水倒映着梅的秀骨疏影,月色中弥漫着梅的淡淡清香,飞禽不敢在梅树上落脚,粉蝶更想象不到严寒的冬天会有花儿开放。对梅只能倾吐自己的心声,金樽与弹唱只能亵渎梅的高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梅的绰约风姿,更写出了高雅纯洁的“梅格”,而实际上是对高雅纯洁的人格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