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具有漫长的历史,凝聚了日本民族对大自然的亲切情感,虽然深受中国汉唐园林艺术的影响,但是仍有许多特殊的艺术魅力。
枯山水园是14~15世纪流行于日本的一种园林类型,枯山水又叫涸山水、唐山水。其特点是用石块象征山峦、岛屿,用白砂象征湖海、河流、瀑布,只点缀极少量的灌木或苔藓、薇蕨,或者根本不植花木。所用石也不同于中国的太湖石,不求瘦、透、皱、漏,而求气势浑厚。理石方法也不是叠掇,而是利用石头本身的特点,单独或成组地点布。象征水面的白砂常被耙成一道道曲线,犹如万重波澜,石块根部的石砂耙成环形,如惊涛拍岸。所植花木疏简而矮小,精心控制树形而又尽力保持它的自然形态,以求与整个枯山水的风格一致。它的产生与佛教禅宗理论有紧密关系。禅宗教义融会了佛教苦空的思想和庄子消极唯心论,提倡佛在心内、思想从约束中解脱出来。这种思想影响到园林,并结合中国文人山水画的特征,产生出一种写意式创作方法,其最纯净的表现就是枯山水。枯山水的作者多为禅僧,他们既否定现实又酷爱自然,把淡泊离世的情调注入园林,借没有花木的枯山水来摆脱恶运的纠缠。其审美方式是静观凝思。
龙安寺庭院是最典型的枯山水园(如图6-6)。它长30米,宽10米,三面被大墙包围,一面为殿堂,可以透过日本式的门框观赏庭院。院里铺满白砂,按照5-2-3-2-3五组分布15块不同形状、不同体量的石块。石体深厚,没有奇异精巧的轮廓,最高的不过1米,最低的仅和砂面平齐,疏密有致地散落在白砂之中,没有一花一草,只有一些苔藓贴在石根。这种构成充满了象征意味,它同中国的盆景相似,枯山水旨在用一石写天下大山。石块是山峦的象征,满地白砂则代表了湖海。为了更形象,砂面被耙成平行的曲线,犹如万重波浪翻滚。石块周围的砂面耙成环状,又仿佛是拍岸的狂涛。在狭小的空间中,这简洁的配置大有山岛耸峙,潮水澹澹,涵盖天地的博大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