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化钟神秀——景观美

(六)富丽气派的颐和园

字体:16+-

颐和园(如图6-7)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又最为瑰丽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城西北10公里处,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组成。1884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在被英法联军烧毁的清漪园遗址上建造起颐和园,不久便被八国联军破坏,1905年又下令重建。后屡经变故,新中国成立后才焕然一新。

颐和园的面积为2.97平方公里,有1/3是山地。建筑东部是朝廷部分,布局规整气派,建筑体量不像紫禁城那样宏大,不大量使用琉璃瓦,有更多的生活亲切感。从昆明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向北,经过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通往万寿山腰的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这条前山中轴线上的建筑金碧辉煌,显示着皇家气派。各种亭台楼阁错落层叠于坡上和林间,自由中带有统一,富丽中又含轻巧。后山中轴线上有附会“四大部洲”的喇嘛教建筑和江南水乡式的买卖街。藏式的塔、台和殿堂隐在丛林之中,小巧的店铺排列在清水绿草之间。

图6-7 颐和园[3]

颐和园虽是皇家园林,但也体现出了中国造园的特色。与偏好人工的西方古典园林不同,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在这里,山是模拟自然界的峰峦壑谷,水是自然界中溪流、瀑布、湖泊的概括,植物也是自然界中植物群体构成的那种众芳竞秀、草木争荣、鸟啼花开的自然图景。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对中国造园要旨曾作过这样的概括,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即园林虽由人造,却要有湖山真意。但又不是机械模仿自然界中具体某一景物,而是艺术家们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通过石、水、建筑、植物等媒介,艺术地再现出来。因而园林中的山水草木又与自然界中的不同,“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故而造园过程实际上便是一种对自然界高度提炼和艺术概括的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