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经验、困局与出路

三、学科化——团队学术话语

字体:16+-

随着20世纪90年代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实施,国家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越来越大,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各个高校建设文科学科的力度大大加强。理工科学校也纷纷转型,朝着文、理、工兼备的综合大学方向发展。为了一个文科博士点,各高校可以说花了“血本”,为建立一个博士点动辄投入几十万元、一二百万元。各个高校“争夺”博士点的高地“战争”愈演愈烈。建设学科成为各高校的主题。一个学校的优势已经不再是每年能招多少学生,也不是一个学校有多少教授,而是有多少硕士点和博士点。文艺学博士点由北京师范大学一个点,到1985年复旦大学建第二个点,1987年山东大学建第三个点。到现在文艺学专业在全国已经有20多个博士点。

建立博士点意味着学科化的团队话语开始形成。因为凡要组建博士点都得设立几个有特色的学术方向。既然要设立学术方向就不能不相互靠拢,或共同研究同一个课题,实现理论创新,团队学术话语成为一种新的动向。以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为例,从1983年建立博士点开始,发扬“团队精神”,锐意创新,形成更为宏大的课题规模,先后组织“六大战役”:一是完成国家教委项目,其成果形式为《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中西比较文论的专著,参加的老师和学生近20人,这部专著在境内外学界产生较大影响;二是完成国家“七五”规划重点项目“文艺心理学研究”,出版系列著作15部,其中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现代心理美学》,把朱光潜教授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心理学》大大推进了一步,引起学界瞩目,参加人员达到14人;三是编写出观念更新的教材10多部,其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理论教程》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发行量达百万册,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参加人员20多人;四是撰写出版具有开拓性的“文体学丛书”(5部)和“文艺新视角丛书”(5部),其中文学文体学方面的著作具有开创意义;五是出版“文化与诗学丛书”共10本,提出并实践了“文化诗学”的研究方法,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六是组织出版“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共14本,在学界已有很好反响。自1985年始的20余年间,我们的学科团队承担了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45 项,获得科研基金 300 余万元,出版著作60余部。我们之所以把完成这些科研项目叫做打完“战役”,就是因为它们不是一个人、几个人完成的,是十几个、几十个人长期相互切磋、通力协作完成的,靠的是学术团队的整体力量。这些话语,已经不完全是个人的学术话语,而是学术团队的集体的话语。虽然我们的著作不是没有缺点和问题,但从研究规模上,团队协作上,理论创新上确有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