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经验、困局与出路

一、反本质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

字体:16+-

反本质主义,“反”的对象就是本质主义。那么本质主义是什么?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理解。本质主义并不是一种“有头有尾”、“有名有姓”的思潮,而是一种后来被追加的命名。总体上来说,我们现在把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的某种西方的哲学思潮称为“本质主义”,因为柏拉图追求绝对真理。他的“绝对理念”并非历史的产物,先天注定就是一切真理的来源。亚里士多德似乎比他的老师好一点,不追求“绝对理念”,但他仍然脱离开历史语境来追求事物的“第一因”。其后,西方许多哲学家都标榜他们发现了普遍的、永恒的真理。从而不自觉地把自己也纳入到“本质主义”的行列里。但是,似乎没有一个“本质主义者”自称自己是“本质主义者”的。这些都是19世纪以后的批评者给他们的冠名。西方的哲学发展史表明,本质主义首先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西方的哲学家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就乐于追问“事物的普遍真理”(即某类事物成为某类事物的最后根据和客观规律)。特别认为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二元对立,在丰富的变化无常的多样性的现象后面,会发现普遍的共同的本质规律,规律一旦找到了,现象本身就没有意义了,可以把丰富的现象简约成一句话或几句话的本质,真理的发展到此结束。这样,当新的现象再次涌现出来时,即生活发展了,也不必继续追问了。真理就此僵化了。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长时间里主导着西方思想界,并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分支。与文学理论、美学密切相关的学者康德、黑格尔都被视为本质主义者。

19世纪以来,起来反本质主义的学者,首先是具有唯物史观的马克思。马克思一生研究“资本主义”,但他的研究方法是历史的,即把资本主义放到人类发展的长河中去把握,他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但他同时对资本主义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认为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上升阶梯的倒数第二阶。资本主义也创造了许多美好的东西,这些美好的东西将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保存下来。他对于资本主义不是一概抹杀和打倒。马克思说过:“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作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1]马克思还在《哲学的贫困》中认为,一切事物是发展的、变化的,没有什么东西是永存的,所有的观念和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它们仅仅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历史的暂时物”,没有事物不处在变化发展之中,研究者应该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不能固定的事物固定下来。马克思的历史观就是反本质主义的。另外,就是马克思的实践观和活动论,也强调人与世界的活生生的关系,认为事物的变化才是永恒的。马克思人文社会科学理想总的是,一切科学最终将趋向于历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