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第3版)

第七章 台港文学的发展与创作

字体:16+-

第一节 作家的分流与新的文学格局的形成

自抗战以来就已存在的解放区和国统区,在20世纪40年代末,因国共两党军事和政治力量的巨大变化,而形成了海峡两岸政治分治的新格局。台湾(包括澎湖、金门等外岛)地区自1949年12月7日起,正式成为国民党当局的政治辖区。这种以台湾海峡为政治分隔带的新的格局的形成,对这两个区域内的文学生存,无论是具体的创作主题、表现方式、语言形态,还是总体的文学风貌、发展方向,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影响。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的区域性文学——当代台湾文学,也由此生成。

当代台湾文学的最初风貌,与大批有大陆生活背景的台湾作家和大陆作家来到台湾(有些作家对台湾的“回归”和移迁其实早在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后就已开始)密切相关,1946—1949年,从大陆回到台湾的台湾籍作家包括洪炎秋、张我军、王诗琅、林海音、钟理和等,而来到台湾的大陆作家则有许寿裳、李何林、台静农、黎烈文、李霁野、袁珂、雷石榆、何欣、梁实秋、杜衡、谢冰莹、胡秋原、苏雪林、陈纪滢、刘心皇、钟鼎文、路逾、葛贤宁、姜贵、王蓝等,这些大陆来台作家有的后来又回到了大陆(如李何林、李霁野、袁珂、雷石榆等),但大部分就此留在了台湾。由于台湾本地的大多数作家在日据时期受日本殖民当局“皇民化”运动的影响,在这一时期还难以用汉语进行创作,因此这些有大陆生活经验的台湾作家和来到台湾并留了下来的大陆作家,就构成了40年代末50年代初台湾文学创作的基本队伍。

而中国的另一特殊区域香港自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它的存在就常常成为中国文化人进行文化活动的一个“弹性”空间(五四以后新旧文学的并存,抗战时大批文化人南来,1949年以后分属国共两党的文化人的共生,均因香港地区的特殊性而得以实现)。1949年以后,一些作家也选择了香港来发展自己的文学事业,这些通常被称作“南来作家”的人中包括徐、徐速、李辉英、刘以鬯、阮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