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第3版)

第四节 “归来诗人”的创作

字体:16+-

“归来诗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包括在20世纪30年代就取得重要成就的诗人,像艾青、田间、公木、苏金伞、邹荻帆,又囊括了在40年代奠定文学声望的“七月”“九叶”两派。当然,在50年代崭露头角,后来也遭遇“流放”改造的诗人,如公刘、邵燕祥、流沙河、孙静轩、白桦、梁南、昌耀等也包括在其中。严格说,“归来诗人”包括了“两代人”——在三四十年代就取得一定诗名的诗人与50年代才开始创作生涯的诗人。

“归来诗人”的创作状况是复杂的。不过,从主题思想与艺术表达的大致倾向看,还是现实主义占据了创作的主流;此外,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也同时存在。

艾青、公木、公刘、流沙河的创作,主要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艾青自“复出”后,一直到1985年,创作都很活跃,写下了《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盆景》《蛇》等一大批诗作。这个时期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写于1978年的《关于眼睛》:“传说眼睛是灵魂的窗子/我说眼睛是灵魂的镜子//传说世界上最美的是眼睛/我说最可怕的也是眼睛”。诗人借助“眼睛”意象,表达了对“人性”扭曲的愤懑。一双双本该明亮清澈的“眼睛”,变成了“说谎的眼睛/渴求的眼睛/哀求的眼睛/宽恕的眼睛”。有时还会变成一口“夹着怨恨”的“古井”;流沙河的《故园别》以另一视角,揭示了“人性”深处的复杂情愫:“现在我要回城去了/眼角滴着恋栈之情/别了 我的小母鸡/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别了 我的老公鹅/感谢你夜夜为我守门”,诗人时刻都盼望着返回那个“点点斑斑,小路起青苔”的家园(《吾家》)。可当真要携妻带子离开这个“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的乡村时,“每一条裂缝”“每一个凹坑”,甚至连那些“屈辱与酸辛”,都一下子显得那样牵人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