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随想录》在当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随想录》共收150篇散文,写作时间始于1978年12月,终于1986年8月,历时8年。《随想录》是巴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账”。150篇文章,皆为有感而发,文笔朴实,直抒胸臆,晚年巴金的真诚和良知闪烁在字里行间。怀念一条小狗的《小狗包弟》也是其中的名篇。《随想录》虽题材广泛,但有一个中心点,即对“**”的反思。坚定不移地主张对“**”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清算,是晚年巴金最值得称道之处,而他本人则是在“**”后最早地公开反思和清算“**”者之一。巴金以“随想录”的方式反思和清算“**”,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把自己看作单纯的受害者,而是对自己的软弱、幼稚和奴性进行了冷峻的解剖,并为自己的过错作了真诚的忏悔。在自己身上挖掘“**”的根源,和强烈的“忏悔意识”,是《随想录》赢得高度赞誉的重要原因。写于1986年6月的《“**”博物馆》,也是《随想录》中最有影响的文章之一。在文章中,巴金倡议建立“**”博物馆:“建立“**”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说明二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大家看看它的全部过程,想想个人在十年间的所作所为,脱下面具,掏出良心,弄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偿还过去的大小欠债。没有私心才不怕受骗上当,敢说真话就不会轻信谎言。只有牢牢记住‘**’的人才能制止历史的重演,阻止‘**’的再来。”不管巴金的倡议最终是否能变为事实,这倡议本身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也应看到,《随想录》中的文章,在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上是并不平衡的。总体上说,《随想录》的巨大影响和广受称誉与它的真实艺术价值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落差。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落差也将消失,人们对它的评价也会越来越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