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的绘画:谱系与鉴赏

第二节 作家画

字体:16+-

相较于宫廷院体画,五代的作家画创作同样别有生气,代表者如王齐翰、贯休的人物画,以及声名显赫的荆浩、关仝的山水画。

王齐翰,生卒年不详,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唐后主时为翰林待诏。擅画人物、山水和道释,尤工人物,画以笔法入细者胜,无一点朝市风尘之气。南京大学历史系所藏《勘书图》是其传世的唯一作品。

《勘书图》(图5-4)描刻文士勘书之暇挑耳自娱的情景。画中人物白衣长髯,袒胸露足,一手扶椅,一手挑耳,微闭左眼,复跷脚趾,神态闲适而惬意。衣纹圆劲中略带起伏转挫,赋色细润清丽。人物身前为一画几,陈列笔砚简编等物件。旁边的黑衣侍童布置亦很得体,用笔简洁、流畅。人物背后置有三幅衬景屏风,颇具立体感,上绘青绿山水。山水用没骨法来表现,几乎没有勾皴的痕迹。屏风前设一四脚长案,上置古籍卷册等物。该作品无款,左上留有宋徽宗所题“王齐翰妙笔”字样。

图5-4 王齐翰《勘书图》

贯休(832—912),又号“禅月大师”,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擅诗、书、画,画师承阎立本而自成一家,运笔、用墨、敷彩皆信手挥洒,风格奇谲、高古而不媚众。代表作为《十六罗汉图》。

《十六罗汉图》描绘释迦牟尼十六弟子常住人间、普度众生的事迹。与一般的罗汉像或坐或倚、乘蛟骑鲸、降魔说法不同,贯休所画罗汉如诺巨罗、那伽犀那等,其均不以蛟龙、鬼神之类为衬托,而是集中表现各尊者的超凡入圣,甚至呈现为半神半魔的状貌,其“古野之貌,不类世间所传”。例如诺巨罗像,鹰目高鼻,双手合十,人物的头、手之骨骼造型夸张变形,衣纹排叠,间以墨色染出凹凸,极具立体感。画家本人谓此奇谲模样系“休自梦中所睹尔”,而《宣和画谱》则明确指出“疑其托是以神之,殆立意绝俗耳”,充分表彰了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不落俗套的创作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