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的绘画:谱系与鉴赏

第三节 回归本土的“仪式”

字体:16+-

中国画在朝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向推进过程中,实验水墨和抽象水墨产生了一种共振现象,构成了中国现代水墨的基础。而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活跃在中国画坛的新文人画,其在本土化向国际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偏振效果,构成了中国画回归传统、回归本土的一种“仪式”。

“新文人画”这个概念由高剑父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高剑父在当时认为改革中国画应植根于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之中,所以提出要画“新文人画”、“新宋院画”之革新中国画的艺术主张。80年代中国大陆正式提出“新文人画”这个概念,并见于文字的是著名画家范曾。范曾在一篇《中国画纵横谈》的文章中谈到自己的绘画创作时说:“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书法养育着我的画境……我的姑祖父陈师曾在20年代提出复兴文人画,我现在提出‘新文人画’,以示区别传统文人画或旧文人画。”[1]在范曾提出“新文人画”的同时,1987年和1988年,一批从事“新文人画”创作的画家们分别在南京、北京举办“南北方画展”,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正式打着“新文人画”的旗帜,举办了“中国新文人画展”,并召开了“新文人画研讨会”出版了“新文人画”画册。但无论是范曾对“新文人画”的提出,还是拉起“新文人画”旗号举办的画展,都没有将这一概念作出明确界定,“新文人画”有什么特点,也没有一个系统的看法。只是邓福星先生在1989年为一本《新文人画选》作的序言中,对新文人画与其他当代水墨画、新文人画与传统文人画作了区别。邓福星说:“新文人画也是一种当代艺术形态。当拿它与其他当代水墨画比较时,完全着眼于它所继承的旧文人画的创作精神、艺术观念、表现方式等特征……新水墨画也带有比较强的主观性,是画家内心、个性以及人物的表现形式。作品有时也会出现某种意境或趣味,但毕竟与文人画不同。它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新旧文人画把高度感情化或理性化的笔墨与作者的心态、个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用以创造笔墨形式的、那极富有表现力的用笔也成为文人画构成的一个部分。新水墨画表现重心的转移或对用笔的舍弃,使它失去了新旧文人画某些最基本的方面。”[2]邓福星虽然将新文人画与传统文人画、当代水墨画作了些区分,但并未道出“新文人画”的基本含义。只是到了90年代中期,有人才对“新文人画”从字面上作了简单说明: